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81章 沈公千古(二)(1 / 3)

为政举措

闽台海防

闽台地处东南沿海,早在三万年前,就有“左镇人”经福建迁徙到台湾。

两岸隔海峡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关,习俗相同,语言相通,现有80%台湾人祖籍福建。

闽台关系重要性,明末顾炎武已有论述:

“议者谓: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台湾)即澎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齿寒,不特澎湖可虑,漳、泉亦可忧也”。

福建海防建设虽自宋代始,但至明一代才较为完备。

海岸防御系统包括卫所、巡检司和水寨。

海上防御以船为主,如洪武五年(1372年),浙闽诸卫一次就造海舟660艘,用以备倭。

清代福建海防建设进一步增强,布局尤为繁密。

滨海的福宁、福州、兴化、泉州、漳州五府防务各有侧重之处。

福建水师额设27700余人,“分三十一营,大小战船二百六十六艘”,其职责在海岸、岛屿设防,巡视防区海面,缉捕海盗。

雍正三年(1725年),在福州、漳州、台湾三处设船政,制造外海、内河大小战船。

七年(1729年),又设泉州船厂,修造战船。

台湾的统一或分裂关系到东南地区的安危及海疆的宁乱。

明末清初,闽台海上用兵主要有两件大战事。

一是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二是康熙帝制定“规取澎湖、台湾,以定海疆”方针,委任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师2万多人、大小战船300余艘收复台湾、澎湖。

两次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积贫积弱局面暴露无遗。

在强烈的危机感驱使下,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向外国购买机器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以发展我国近代的造船工业。

因此,设立马尾船政局就提到清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同治五年(1866年)春,左宗棠上疏朝廷说: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认为只有创立自己的军事工业基地,才能根本打破西方列强的专利,真正做到“师其长以制之”,中国海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清政府批准造船奏议后,闽海关拨出船政经费。

左宗棠即着手在马尾筹备建厂事宜。

其设造船厂有利因素有四:

一是马尾地势险要便于防守;二是马江江阔水平,深达十二丈,涨潮则倍之。

既可容纳设计、制造船只,也适合兴建工厂沿岸设施;三是马尾靠近福州,便于官员特别是闽浙总督的监督;四是闽海关又在附近,资金有保障。

正当马尾船政局紧锣密鼓筹办之际,左宗棠奉命调任陕甘总督。

左宗棠是个明于识人、善于用人的洋务派官员,他认为主持近代工业,要有“熟悉洋务”,且“能久于其事”的人才,“然后一气贯注,众志定,而成功可期”。

离闽在即,选任能继办其未完之事的官员已迫在眉睫。

经过慎重思考,他选中了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

其理由是沈葆桢重视西方科技,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在洋务派中有较高威望。

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的推荐奏议,除特命沈葆桢总理船政外,还由“部颁发关防,事涉船政,由其专奏请旨,以防牵制”,并赐予“专折奏事”的特殊权力。

尽管在籍丁忧的沈葆桢一再婉谢,最终也只好勉力支持“中国无一人历其事”的近代造船工业。

沈葆桢为人沉毅清廉,明知船政之事难为,一旦接手,只能迎难而上。

当时顽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最早的近代工业马尾船政局,理所当然受到他们反对和攻击,特别是当时闽浙总督吴棠给船政事务设置了很多障碍。

沈葆桢出于对洋务事业的责任心,为了维护船政顺利进行,向清廷上奏,指出吴棠对船政抱有成见,不利于船政事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近代海防建设,沈葆桢慷慨激昂地表达“船政系臣专责,死生以之”的决心。

除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外,沈葆桢还面对着西方列强的插足与破坏。

西方列强为了维持其海上霸权不遭削弱,不愿意中国发展民族造船业。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妄图操纵、控制中国造船业的阴谋破产后,遂指使其属下闽海关税务司美理登出面活动,企图插足马尾船政,又遭沈葆桢拒绝。

赫德并不死心,又进行一系列的造谣破坏活动,但操纵、控制中国造船业阴谋始终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