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五、拿出来看看(2 / 3)

但是,这里记录的“禽言”却十分有趣。禽言诗本是讽喻诗的体裁之一,“姑恶”、“婆饼焦”、“行不得也哥哥”和“不如归去”早已脍炙人口,却总不如寒号鸟这两句精彩。试看那写了几本通俗靠印数发了财的人,便自以为比沈从文、凌叔华的文学成就还高,其自我感觉岂不比“凤凰不如我”更好?而在“*”中大写“‘五七干校’颂歌”的“老诗人”,如今无人理会,靠“特殊津贴”维持场面,也只能“得过且过”了。故读来颇有趣味,不亚于读《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也。

二○○一年九月十二日

十、习字的乐趣

欧阳修有《学书为乐》文,试今译如下:

苏子美过,如果窗户和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笔墨和纸砚都精选最好的,写起字来便会感到快乐,觉得这是生活中一件很愉快的事。

他得很对,但是能够领略这种乐趣的人,恐怕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如果条件并不太好,或者虽然有条件却受到干扰,仍能从习字中得到乐趣,那就更加不容易了。

习字的乐趣,我知道得很迟,如今才领悟到一点点。只恨写出来的字总不能满意,难以达到古人的妙处,若只求自己快乐,倒是不成问题的。

此文见《欧阳文忠全集》“试笔”卷,卷尾有苏轼跋云:

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信手而成,初不加意”,既是作书也是作文的要诀,也是对欧阳修自以为乐,不为外物移其所好的态度的形容和概括。

苏子美即苏舜钦,为《沧浪亭记》的作者和欧阳修的好友。欧公此文并无贬人炫己的意思,只是将自己习字的乐趣真实地写了下来,将自己从朋友的话中产生的想法真实地写了下来,既不矫情,也不做作。其能得到苏轼的赞美,盖非偶然。

二○○一年十月十日

十一、峨眉的雪水

苏轼谪居黄州时,作有《临皋闲题》一文,今译如下:

我来黄州,住在临皋亭,从这里往下走几十步便是长江。长江中日夜奔腾的,至少有一半是我们四川峨眉诸山流下来的雪水。我吃的喝的洗脸洗澡用的全是它,等于亲近故山,又何必思乡呢。

江中之水,眼中之山,上的风光,人间的景色,本不属于哪一个。谁有闲情逸致,谁便是它们的主人,难道不是这样吗?

想问一问范子丰兄,你住着新建的花园别墅,感觉不知比我这里如何?不过京城不收春秋“两税”,也不会要交“助役钱”,这我就没法比了。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以“谤讪朝廷”下狱,次年初被贬谪黄州,旋即寓居于临皋亭,直到后来移住“东坡”作陂种稻为止。此时他是得罪之身,胸中自有郁结,望着“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的江水,怎能不怀念出蜀前的往事,怎能不感慨宦海的波涛。他却以能“饮食沐浴”故乡的水,能享受“无常主”的江山风月而自宽自解,真可谓旷达。

文章最后捎带一笔,挖苦了他所反对的“两税”和“助役钱”。可见文人心里有牢骚总会要发泄出来,贬谪和下放是吓服不住的。

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十二、人的特征

刘基《郁离子》中《公孙无人》章有如下一则:

不正派的人,像是一团熟猪油。望去又白又软,一点也不难看;一沾手,便腻腻糊糊的,洗都洗不脱了。

这种人没有得志时,总是低声下气,显得十分老实顺从。一旦得志,便立刻昂起头颅提高嗓门,生怕大家不知道他成了角色,正所谓“一阔脸就变”。

正人君子,无须见到这种人表演的全过程,在他们唯唯诺诺、打恭作揖的时候,早就会深恶而痛绝之,决不会上他们的当,让自己沾上手。

传刘伯温作《烧饼歌》,能未卜先知,那是把他神化了。但他出身乱世,跟上英明领袖朱元璋以后,又几次大起大落,对世态人情自然有较深切的了解。此文论人的特征是前恭后倨,极为正确。王莽“谦恭下士”而卒为篡贼,《大卫·科波菲尔》写的尤里一口一个“谦卑的我”,后来却反噬恩人,夺财夺女,便是明证。

人们多痛恨王莽和尤里一类人的篡夺和负恩,却不知他们开头的“谦虚”和“恭敬”更加可鄙和可恨,因为那全是假的,全是为达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其目的固然是罪恶,其用心尤可诛也。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十三、树若有情时

姜夔填词,喜欢在前头加上一段引,其《长亭怨慢》的引云:

我写的词,多是自己谱曲。词句也不必全依词牌词律,而是先写出心中想写的句子,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然后再作曲子。这样上下阕的词句自然不会简单重复,完全一样,谱出来的乐曲也就更加生动,富于变化了。

这一首词,原是起意于《枯树赋》中桓温那几句话,他老来见到自己少时栽的柳树,流着泪道:

当年来栽柳树,嫩叶柔条依依在堤旁。

今日重来看柳树,枯枝败叶摇落向秋江。

柳树啊你都老了,我又怎能经受这风霜。

这些话强烈表现出人生无常的感伤,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想要写。

于是就写作了这首《长亭怨慢》。

在宋词中,我最喜欢姜白石。王国维也:“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姜夔的词,一是格调高,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真如张炎所评,“孤云野鹤,去留无迹”。二是情思深,如这首《长亭怨慢》中的警句: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完全是从桓温“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几句感慨生发出来的。

此不只是共鸣,不只是响应征西大将军“树犹如此”的感慨,而是从自身飘泊的境遇出发,联想到“阅人多矣”的“长亭树”。树固无情,人却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自然要悲从中来。

二○○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十四、只求早点死

《国语·晋六》有如下一节:

春秋时晋、楚战于鄢陵,晋军战胜凯旋后,统领下军的范文子,将家庙的祭师找来,对他:

“咱们的国君本来就有骄气,个性又强。战争取得胜利以后,那有修养的人还怕会因胜而骄,从而失去胜利的果实,更何况本来就骄傲的人呢?”

“国君身边的亲信又多,如今得胜回朝,亲信人无功受赏,必会更加肆无忌惮,国家发生动乱一定是难免的了,我很怕和他们一同遭殃。你是我的祭师,请为我祈求早点死去吧,能死在动乱发生前就好了。”

第二年(晋厉公七年)夏,范文子果然死了。当年冬,晋国真的发生动乱,开头是郤家三大夫被杀,最后国君厉公也被杀掉了。

老鼠据会先逃离沉船,人却少有这样的智慧。如范文子者,可谓难得。

范氏累世为晋上卿,荣华富贵尽堪留恋,何以只求速死?盖知大厦将倾,无法置身事外,不负责任者尚可一走了之,他却走也走不了,只有自行了断。但这仍须有判断力和决断力,亦即是智慧。墨索里尼和齐奥塞斯库即计不出此,只能挨枪毙,是可哀矣。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十五、庄子化蝴蝶

《庄子·齐物论》有一节云:

从前,庄子在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翩翩地飞舞,十分自在,十分快乐。这时的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庄周,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庄周这个人。

忽然醒来,原来还是庄周,手是手,脚是脚地躺在睡觉的床上。

庄子想道:真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么?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庄周呢?

我刚才感到很快乐,是因为我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这是两条腿站在地上的庄周从未体验过,也根本不可能体验到的。

蝴蝶和庄周是不同的“物”,才会有不同的感受。但“物”不可能永存,一觉也好,一生也好,总会要变化,要消亡的。“物”如果变化了,感受、意识和思想还能够存在吗?

庄子如能在此时复活,他肯定不会用手机和电脑,但其思想和写作的能力,比起我们来肯定还要强得多,时间经过了二千三百年,人类进化的结果,难道只有数量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么?

台湾某人,白话文比文言文好,而自有白话文以来,他自己写的文章又是最好的,当然比庄子的文章要好啰。庄子在梦中变为蝴蝶,此人当然也会做梦,不知他变成了什么?想必总会变成在进化树上比蝴蝶等级更高的某种哺乳动物罢。

二○○一年十二月五日

十六、蚂蚁治害虫

庄绰《鸡肋编》有如下一则:

五岭以南,种粮食的农田较少,不少人家靠种柑橘维生,很怕害虫影响橘树的收成。本地有一种蚂蚁能克虫,只要蚂蚁多,橘树上的害虫便可绝迹。经营橘园的人家都需要蚂蚁,愿意出钱买,于是便出现了收集和供应蚂蚁的专业户。

他们的做法是:先准备些猪或羊的膀胱和阴囊,在里面涂上油脂,撑开口子,放在蚂蚁洞的旁边。等到里面聚集了很多蚂蚁,便扎起口子,拿了去卖给需要蚂蚁的橘农。

生物防治,现代农艺学号称新技术,看来却古已有之。《鸡肋编》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年即公元一一三三年,去今近九百年,当时岭南便已经有了“以虫治虫”的专业户,可知当地使用此项技术为时久矣。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后来又失传了呢?

历代笔记中颇有自然史、技术史的资料,缺点是往往夹杂着神异荒诞的东西,或因袭陈言,或轻信传。像这样真实、明白的记录,要算是最可贵的了。

这些资料很值得学者们注意,问题是如今搞科学技术的人中,不要已无胡先、张其昀,只怕能看得懂《鸡肋编》的也不多了。

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十七、譬如煎鱼

陈善《扪虱新话》有如下一则:

有人对我,《老子》第六十章所讲的,“管理国家大事,好像在餐锅里煎鱼”,这话恐怕可以作两种解释:主张宽松缓和的,会解释为不要多翻炒,不要不停地变政策,不要提倡“越乱越好”;信奉斗争哲学的,也可以解释为得用猛火加辣椒,这样才能消灭异味,搞成“清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