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章 潇洒罗马——记两度荣膺意大利共和国总统授勋的华侨万子美(1 / 3)

引言

2002年10月23日。

享有“露天历史博物馆”之誉而声名遐迩的意大利共和国首都罗马。

此刻,在位于罗马城南著名的古代驿路阿尔德阿蒂纳大道起端不远处一座被绿树与鲜花簇拥着的考究别墅里,年已花甲的万子美因再次授勋,荣膺“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commenda tore)桂冠而专程从祖国首都北京飞抵罗马,参加定于今日在共和国议会所在地蒙泰奇托里奥宫(MONTECITORIO)为其举行的加勋仪式,尽管由于一连几日接待来自祖籍湖北省武汉市专程参加授勋仪式的嘉宾而分外忙碌,但他那难以掩饰疲惫的神色里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而显得精神矍铄。

怎么会不令万子美由衷地感到欣慰与骄傲呢?万子美早在1993年就荣获过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授予他的共和国最高荣誉——功勋骑士,并在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授勋仪式,由大使罗西代表总统给他颁发了证书与勋章。

意大利共和国的荣誉称号分为四个等级:骑士(Cavalliere)、骑士长(Ufficiale)、大骑士长(Gran Ufficiale)、加勋大骑士(Commendatore)。加励大骑士意为“对意大利共和国建立功勋的骑士”,是国家的最高荣誉。

自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后的长达一百四十多年间,将国家的最高殊荣授予一个外国的侨民,除万子美外亘古至今绝无仅有。因此,万子美足以豪迈地堪称所有在意大利的外国侨民中获此特殊奖赏者第一人。

据侨居意大利多年的一位华人介绍,休要说外国侨民获“加勋大骑士”在万子美之前的长达百年只能是可想而不可遇,就是意大利本国人获此殊荣者也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不仅如此,万子美荣膺的这个“加勋大骑士”较之其他“加勋大骑士”还拥有一个愈发瑰丽璀燦的光环,即被国内一些媒介称作的“三位总统‘加冕’的无冕之王”。

那年,意大利总统科西嘉决定授予万子美最高国家荣誉“功勋骑士”称号,并在总统换届之前批准了有关部门呈报的公文。接任科西嘉总统职务的斯卡尔法罗就职后,不久便与当时任意大利政府总理而今已是现任总统的钱皮一起在授予万子美的“功勋骑士”的证书上进行了会签。

三位意大利总统为一个昔日被高傲的西方人鄙夷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授予共和国最高荣誉“功勋骑士”,焉能不使万子美深感荣幸与骄傲!

使万子美感到愈发惊喜的是,2002年7月26日,他突然接到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府秘书长加埃塔诺·吉福尼发给他的电报,言之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钱皮已经批准为其加勋,第二次授予他“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称号,以表彰他为中意两国民间交流所做出的贡献。事隔三天,在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举行的“八一”招待会上,应邀莅临参加招待会的意大利共和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赛尔瓦将其亲自签发的同样内容的电报交给万子美,并告诉他此次为其加勋的仪式将安排在议会大厦举行。

“谢谢,谢谢。”万子美连声道谢,那神态显得颇有些受宠若惊。

本来么,不要说一个外国侨民企盼两次被国家总统授予“共和国加勋大骑士”实属奢望,抑或被鄙夷为白日做梦,何况为一个中国人授勋居然安排在议会大厦举行,就更是使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因为按惯例,授勋仪式都是在“骑士”家乡所在地的省督府举行。

万子美这次荣膺意大利共和国最高奖赏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国侨联、湖北省省长张国光、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省和武汉市各个外事侨务部门,意大利总统秘书长加埃塔诺·吉福尼和意大利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赛尔瓦,以及意大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等三十多个华人社团和新华社罗马分社、《人民日报》罗马记者站、《欧华时报》等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庆贺他为华侨华人和祖国赢得了荣誉。

这时的万子美身穿小女儿万万给他购买的质地上好的深蓝色米蓝诺牌西服,雪白衬衫的领口处扎一条网状的蓝色领带,一米七三的身高显得魁悟而充满阳刚之气。他驾驶着深蓝色福特牌汽车,出契诃夫路驶入哥伦布大道,在石块镶嵌的平坦路面上疾驰。

处于深秋时节的罗马由于地处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中间地带的西南部,濒临第勒尼安海,北部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阿尔卑斯山脉为屏障,气候温和娴静。深邃的天宇水洗过似的纤尘不染,偶尔有几朵轻轻飘动的白云,由于作为背景的天幕蓝得明澈,所以很富有立体感。罗马市区的行道树多为地中海松和法国梧桐。地中海松树干挺拔,树冠如伞如盖,为人行道撑起遮阳的绿荫。法国梧桐粗浑合围,四处伸展的枝干似虬龙腾挪,硕大而繁茂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悦耳的“哗哗”声。石块砌成的路面由于经年累月被汽车橡胶轮胎摩擦而变得乌黑锃亮,在明媚阳光照射下宛如波光粼粼的河,洁净而深沉。

万子美驾车由别墅前的契诃夫路至被民众称之为国会山的蒙泰奇托里奥宫,沿途分布着众多的神殿、教堂、柱廊、凯旋门、纪功柱、剧场和竞技场等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反映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意大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大理石雕像比比皆是。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享有世界八大名胜古迹之一的古罗马斗兽场和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三百一十二年在密尔维桥上战胜尼禄暴君而建立的罗马最大的凯旋门以及始建于公元二世纪并至今保存完好的万神殿等,这些古建筑虽然已经苍老,有些墙体斑剥,廊檐倾坍,但苍老中却显风骨犹在,无不折射着罗马这座具有二千七百多年建城史的古老、悠久而雄厚的文化底蕴。

万子美准时来到国会大厦,与已在高大的廊柱前迎候的意大利众议院外事委员会的人士握手致意,并陪同来自国内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以及意大利各华侨华人社团的负责人等宾朋步入建国大厅。

这座气势恢宏的蒙泰奇托里奥宫,属于巴罗克建筑。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以及透视感很深的壁画和恣意夸张的雕像,无不体现着鲜明的矫揉手法。整个建筑的中央屋盖系直径近三十米的穹窿,穹窿上高高的塔尖直插天宇,昭示着上帝的至高无上。大厅内的穹顶和四壁饰以色彩艳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参加授勋仪式的各方人士之多是破例的。在授勋仪式上,意大利共和国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塞尔瓦,首先向万子美表示祝贺,高度赞扬他作为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摄影家为促进意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代表钱皮总统将金光闪烁和图案独特的“加勋大骑士”勋章别在万子美西服的左胸前,然后给他颁发了印制精美的由总统钱皮和总理贝鲁斯科尼亲笔会签的“意大利共和国加勋大骑士”证书,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政务参赞董志仁代表因故不能参加的大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他说,意大利政府再次将标志着意大利共和国最高荣誉的“加勋大骑士”称号授予万子美先生,这不仅是他本人的光荣,也是侨居意大利二十多万华侨华人的光荣,同时也说明源远流长的中意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他希望侨居意大利的华侨华人,应该像万子美先生一样,发扬中华民族亲融友好、勤劳诚信、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为促进祖国与侨居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不懈的努力。嗣后,万子美在热烈的掌声中致谢辞。他激情满怀地说道:“我在自己的故乡生活了二十年,而在意大利生活了二十二年,意大利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个美好的国度、她的人民、她的文化怀着深厚的情感,特别是这次极为难得的第二次被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加勋,我衷心地感谢意大利政府。但是,我要说,这一切应归功于我的祖国,荣誉属于我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属于全体旅意侨胞。”他表示今后将再接再厉,为沟通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甘当一名忠实的使者。

授勋仪式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次为万子美特地举行的加勋仪式,其规格之高,场面之隆重,或许有人设问:万子美是何许人也?他两次荣获意大利最高奖赏至“共和国加勋大骑士”到底对意大利做出过什么特殊贡献?等等。殊不知,这一连串的问号划出的轨迹,正是本文将沿着时空的隧道探求万子美那非同寻常的人生旅程。

第一章

糠菜麻鞋二十年,

布衿一卷上京燕。

未敢悬梁锥刺股,

确曾面壁铧磨钱。

贫贱无移天下志,

富贵岂忘桑梓田。

坐井只知井口大,

临岳方识天外天。

这首饱扬书生意气,但又不乏略带伤感的诗句,是1963年时为二十岁的万子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时的激情抒怀,是品咂家事苦涩的呐喊,是在人生羁旅中挣扎和超越后的慨然咏叹,也是向新的目标攀登冲刺的鞭策与砥砺。

那一年,万子美一举成为其祖籍湖北省黄陂县(现为武汉市黄陂区)的高考“状元”,是全县莘莘学子中惟一一个阔步跨入首都高等学府门槛的佼佼者。为此黄陂一中将本年度高考录取光荣榜放置在最宽阔的人民会场前,万子美的名字傲然矗立榜首,并且每一个字写得足有碗口大,五十米外便灼人眼帘。

万子美考到北京的喜讯传到他生长的村庄冯李湾,不啻于山沟里飞出了个金凤凰,且不讲他的父母笑得合不拢嘴,就是全村男女老少也喜心乐怀,奔走相告。这些庄稼汉虽然没有到过北京,但他们从耳濡目染的楚剧里演过的《打金枝》、《斩黄袍》、《杨八姐游春》、《大登殿》等剧目,知道京城就是皇帝呆的地方,皇帝呆的地方就有金銮殿,也是考状元当大官的地方。所以,看着万子美长大的长辈人无不赞叹:“我早说了,这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大一定有出息。”

“是呀,这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栽下梧桐树不会结石榴。”

“话是这么说,可是想想这些年他们家的处境,有多难呀!要不是这孩子硬是咬牙坚持,早就像别的孩子一样把书就着粥喝了。”

的确,万子美从上小学到读中学的那些年,家境十分贫寒。用他现在的话讲:“真是不堪回首话当年。一想起那时候的苦日子,心里就发酸。”

万子美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姐姐。就是这五口之家,由于父亲万汉森身患痼疾,常年不能下田劳作,母亲家务缠身,两个姐姐又是女儿家,所以穷得除拥有三间土坯房,可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时常是糠菜半年粮,吃了上顿没下顿。“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万子美在生活的逼迫下,从五六岁起就帮助家里放牛和打猪菜,放学后撂下书包就下田干农活,插秧、割稻、担肥、锢草,凡是田里的活计他都干过。万子美分外伤感地说,从他记事时冬天就没穿过棉袄,直到十四岁他上初中时才有一位堂嫂送给一件其丈夫穿过的夹衣,她母亲拆开剪裁后絮上棉花,他才穿上第一件棉袄。还有,他曾经有不少次放学和干完农活回到家,看到父母为无米下锅而争吵,父亲那愧疚无助的面容像通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烙在他那脆弱而难以承受的心上。

但是,面对过于拮据的家境,万子美的父母谨记“地贫栽松柏,家穷子读书”的古箴,再苦再难也硬撑着叫他上学。尤其是万子美那十八岁就当了乡长的二姐万凤梅,深感没有文化的苦衷。她虽然每月的津贴只有五万元(为现在的五元),仍竭尽全力资助他读书。她时常劝告万子美:“小弟,你尽管好好念书,不管有啥困难,姐都会帮你。”

“嗯。”万子美每次听到二姐充满关爱的鼓励,眼里噙着感激的泪花,表示决心地连连点头。

万子美痛切地感到,长大以后决不能再像父辈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但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有文化。而要使自己有文化,又必须发奋读书。虽然自己不能像古人那样凿壁囊萤,刺股悬梁,但必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肯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肯花别人不肯花的气力,并且持之以恒,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万子美在上小学时,就萌发和向往将来长大成为一个作家、学者和科学家。

富于想象和憧憬的孩子如鸟之两翼,心存高远,不甘平庸与沉沦。

万子美为鞭策和砥砺自己,曾不止一次地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格言抄在日记本上和贴在墙头。不知有多少个夜半更深,万子美就着母亲做针线活的如豆灯光读书和写作业。窗外明月如盘,银光泻地,蟋蟀撕鸣,蝙蝠起舞。室内黑黝黝的屋顶,暖融融的灯光,母亲飞针走线,儿子专心捧读,活脱脱一幅农村月夜苦耕图。母亲见万子美睡眼惺忪,心疼地说:“美儿,白日累一天了,明天还上学哩,睡吧。”本来已倦颜锁面的万子美强打精神地或用手搓搓脸,或跑到屋外舀瓢凉水冲冲头,回来嘻嘻一乐:“妈,我不睏,再看一会儿。”说罢又埋下头读书。还有,每当课间活动,蹲厕所就成了万子美读课外书的契机,往往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万子美如饥似渴地读书,纵横裕如,似海纳百川,广收博取。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吕氏春秋》、《史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阿Q正传》等,凡是他能借到的,他都读过,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在万子美报考大学填写志愿时,居然发生了其语文老师许月娟与外语老师钟道芳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事件”。语文老师许月娟认为,万子美古汉语功底扎实,想像力丰富,且悟性高,文笔隽永。在过去的作文中,谋篇布局,如扣连环;铺张排比,勾勒提掇,颇得要领。遣词用字,准确生动,情景交融,颇有境界。所以,主张万子美在第一志愿上报考北京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外语老师钟道芳却持不同意见,认为万子美在外语上有独到的天分,又鉴于我们国家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所以,力主万子美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并且第一志愿的第一选择则是新开设的作为小语种而处于冷门的意大利语。

这样一来,两位老师各执一词,并且唇枪舌剑,只争得额头上青筋直暴。

最后,他们达成一项协议,彼此不再对万子美施加影响,让其独立思考,自做决定。

“万子美同学,何去何从,你可要三思而行呀!”语文老师许月娟对自己钟爱的学生隐语告诫。

“对,万子美同学,希望你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把眼界放宽,来权衡利弊。”外语老师钟道芳暗使秋波。

万子美以崇敬的目光看着两位对自己充满爱心与热望的老师,虽然一时嗫嚅地难以明说出自己的心愿,但经过两位老师的再三鼓励,还是鼓足勇气地讲出自己想报考北京外语学院的愿望,争取将来当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周游世界。

开明的语文老师许月娟听罢,喜悦地拍拍万子美的肩膀:“好样的,应该有鸿鹄之志,展翅九霄。”

“谢谢老师的教导。”万子美激动地向许月娟老师和钟道芳老师深鞠一躬,以感激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辛勤培育。

最后考试的结果,万子美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

这是万子美对老师最为崇敬的回报!

这是万子美对父母及两个姐姐最为珍贵的告慰!

可是,万子美的父母起初得知儿子中了“榜”,上了“京”,高兴得多皱的脸上如临风傲放的秋菊,但是当老两口冷静下来一寻思,脸上立刻由晴转阴,愁云密布,急得不禁直拍大腿。根据当地乡俗,谁家遇到喜事,都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一请亲朋好友和街坊四邻。虽说乡村置办酒席掏换不到山珍海味,美馐佳肴,但总要有大鱼大肉和敞开肚量喝的大坛子大坛子的酒吧!可是,这对于平日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万子美的父母,就其购买这大鱼大肉和大坛大坛的酒却恰似面前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巉岩壁立的大山。如果不置办几桌酒席,万子美的父母又是要脸面的人,怕叫乡亲们笑话。唉,置办酒席没有能力,不置办酒席又脸面过不去,这可怎么办是好呀?老两口为此愁得直蹿火,牙床子肿得一蹦一蹦的疼。

万子美看出父母的心思后,便劝告地说:“爸,妈,你们就听我的。有些乡俗是好的,有些乡俗也不一定对。再说,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情。我们家本来就穷,可穷却并不丢人。我们一不偷,二不抢,穷是因为家里没劳力,乡亲们又不是不知道。相反,如果我们硬是打肿脸充胖子,靠借钱摆酒席,反倒会叫乡亲们说我们摆谱儿。再说,要是为摆酒席拉下饥荒,我到北京上学心里也不会踏实呀!”

万子美这番人情人理的话,如一股清风,吹散了父母脸上的云翳。

可是,万子美的母亲还有一粧心事:万子美从小到大,是“穷居衣单薄,肠中常苦饥”,至今还没有穿过一身像样的新衣服。以往,不论是上小学还是上中学,都是在本乡本土,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庄稼人家的孩子,谁也不会笑话谁。可是这一次万子美要上京,总要叫孩子穿身新衣服吧!

这次,是万子美的大姐万锁梅替母亲排解了忧愁。她给万子美送来了够做一身衣服的她亲手织的粗布。

于是,万子美的母亲连夜赶制。

万子美看着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常年累月被艰辛的岁月摧残得过早变白的头发和苍老的面容,以及一针针一线线全神贯注地给自己缝制衣服的神态,大脑屏幕立刻浮现出唐朝诗人孟郊吟诵母子离别时的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禁联想起父母二十年来为自己终日操劳和倍加疼爱的一幕幕往事,又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孑然一身地离开生于斯养于斯的故乡和日渐衰老的父母双亲,说不定自己哪年哪月才能回家探亲,再也抑制不住的心潮顿时巨浪般汹涌,猛烈地冲撞着喉咙、鼻腔和头顶,鼻子一阵阵酸辣难忍。他怕自己万一哭出声叫母亲听到会引起老人家更大的伤怀,急忙双手蒙面,上牙死死咬住下嘴唇,因过于用力下嘴唇被咬得失去了知觉,两腮也因憋气暴出一条堤坝似的肉棱子,如涛澎湃的呜咽被坚不可摧地禁锢在胸膛里,成串的热泪只是顺着手指缝奔腾流泻。

离家赴京的日期到了。清晨,万子美由于晚上被离家前的兴奋与忧思交织而成的纷乱思绪搅得几乎彻夜未眠,但他为了振作精神,到院里做广播操似的舒臂扩胸。只见晴朗的天空被喷薄欲出的旭日镀上一层金箔般的彩霓,明媚而艳丽;习习晨风挟裹着田野庄稼特有的香甜气息,冷津津的,沁入心田似啖甘怡;鸟儿也从酣睡中醒来,在高出墙院的树枝上忽闪着翅膀,啁啾鸣叫,从这个树枝蹦跳到另一个树枝,欢快地在晨光中起舞;一只矫健的公鸡站在院子的墙头上,殷红的鸡冠似火焰燃烧,不时引颈报晓,那昂扬的雄姿,宛如一个整装待发奔赴征程的战士。

此时,已经天不亮就起来的母亲叫万子美到堂屋去洗洗脸,吃完饭好去赶火车。

万子美从冯李湾到北京,先要步行到几里外的祁家湾乘坐铁罐式火车到汉口,再从汉口乘坐直达北京的火车。那时汉口到北京的火车大多都是慢车,中途需要在火车上“咣当”二十多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