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1、戚继光驱逐倭寇(1 / 1)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孟渚,山东蓬莱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将门之家。由于家教的影响,他从小就坚定了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

明世宗的时候,日本的一些封建诸侯,经常纠集武士、商人和海盗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烧杀抢掠,闹得人民不得安宁。沿海居民非常痛恨,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17岁那年,担任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年轻人,看到沿海不平静,曾慷慨赋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无意荣华富贵、一心保卫祖国海疆的志向。

1555年,戚继光调到浙江,担任参将。他到任不久,就在温州、台州接连大败倭寇,成了远近闻名的勇将。在军事实践中,他深感当时军队素质太差,缺乏训练,战斗力弱,军纪又坏,无法保证战胜倭寇。于是他整编了一支以农民和矿工为主的三千新军,并根据南方地形特点,创造了“鸳鸯阵”的新阵法。这种阵法可攻可守,作战灵活,特别便于近距离作战,大大增强了战斗力。他还招募渔民,组成一支水军,从海陆两个方向打击倭寇。戚继光非常重视部队的军纪。一方面,他经常给将士们讲述杀敌卫国,保卫家乡,爱护人民的道理,使战士齐心合力,刻苦练兵;另一方面,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赏罚严明。他规定,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火,也要奋勇前进;鸣锣该退,即便前面有金银财宝,也要坚决后退。经过戚继光的训练,一支作战勇敢、纪律良好的军队形成了,被人们称之为“戚家军”。

戚家军刚组建完成,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台州的消息就传来了。戚继光便率军进剿。敌人一闯进戚继光摆的“鸳鸯阵”,刀、枪、藤牌就像一阵暴风骤雨,密密层层向他们压了过去。倭寇一部分被当场杀死,一部分被赶到灵江里淹死了。戚家军大获全胜,从倭寇手里救回了被虏去的五千多百姓。时隔几日,戚继光又在处州上峰岭设下埋伏,最终以少胜多,歼敌二千多,充分显示了他敢于出奇制胜的指挥才能。接着戚家军又在台州地区与倭寇进行了十余次战斗,连战皆胜,把倭寇全部赶出了浙江。戚家军打出了军威,一时间名震天下、老幼皆知。大军凯旋时,台州百姓官吏出城二十里相迎。

倭寇慑于戚继光的威名,便把骚扰的矛头指向了福建沿海。戚继光又奉命出师福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戚继光巧施妙计,在宁德、牛田、林墩接连打了三个胜仗,杀敌数千,捣毁敌人的大小巢穴数十座。当地百姓出城远迎,慰劳品塞满街道。戚继光婉言拒绝了对他个人的赞誉,他想到牺牲的士兵,难过地说:“士卒伤亡,我何忍受贺。”他流着热泪下营帐看望伤兵,亲自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穿上素服,声泪俱下地哭祭阵亡士兵。戚继光爱兵如子的将风,深深感动了全军将士,杀敌逐倭的士气越来越高昂。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经过戚继光等将领十余年来统率沿海军民,浴血疆场,英勇战斗,东南沿海的倭寇终于被彻底肃清了,人民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简评:

戚继光平定倭寇,保卫海疆,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爱国思想和丰功伟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直到今天,浙江、福建一带还流传着戚家军英勇杀敌的故事,并且保存着大量戚继光和戚家军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