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8、丁汝昌御外侮以身殉国(1 / 1)

中外古今,都不乏因一次战争的胜负而改变双方前途和命运的事例。经过甲午战争,日本因胜利而更快地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并使这个原来封建落后的太平洋岛国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中国清朝政府的失败则使得对中国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洋务运动破产,并使此后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更加曲折而艰难。世界的形势和中日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丁汝昌是甲午海战中的关键人物。

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县丁家坎村人,天资聪慧,胸怀奇志,清末北洋海军提督。

1888年,北洋舰队成立,他被授予海军提督。1894年赏加尚书。

1894年7月,日本未经宣战,便入侵中国,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作为北洋海军提督加尚书的丁汝昌,积极主战。黄海战中,丁汝昌身先士卒,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指挥战斗。在他的激励下,士气大振,最终击退了日军舰队。威海之战中,丁汝昌亲自登舰指挥,不但迎头痛击来袭的日军舰船,还发炮支援南岸守军,击毙了日军陆军少将大寺安纯。威海之战前夕,日军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深知丁汝昌的厉害,就写信诱他投降。丁汝昌将信撕得粉碎,投向大海,骂道:“见鬼去吧!你错看了我丁某。头可断,志不可屈,国不可辱。今天只有一死,来尽忠臣之职!”他上书李鸿章道:“我一定要战斗到船尽没,人皆亡而后已!”并且叮嘱士卒说:“我身已许国,万望勿以我为念!”敌军再次劝降,他仍严辞拒绝。于是,敌人勾结军中的败类,用武力威逼,他怒斥道:“你们想让我投降吗?除非立即杀了我。我命不足惜!”后来,得知陆上援军已无望,丁汝昌召集了各舰管带和船员会议,发出最后号召:“同仇敌忾,与敌人决一死战。鼓足力量,拼死突围!”但是,遭到船员的反对。丁汝昌知大势已去,想派人用水雷炸沉北洋海军的主舰镇远号,自杀殉国,没有人响应。事已至此,丁汝昌知道败局已无力挽回,于是,“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以防有人盗印降敌。于1895年2月11日在刘公岛自杀殉国。

简评:

丁汝昌御外侮宁死不屈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光辉形象的写照。北洋海军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世界反侵略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1892年,北洋舰队官兵在旅顺港北面为丁汝昌修建的功德碑,碑文为“北洋保障”。这四字,胜过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