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21、张子清承父遗愿(1 / 1)

张子清(1902~1930),字涛,号寿山。湖南省益阳县桃江镇人。

张子清父亲张建良,在当时是位反帝爱国的将领。张将军十分敬佩历史上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崇尚富国强兵之道,并注意以此来影响年幼的子清。每逢闲时在家,他总要把初谙世事的张子清叫到身边,给他讲中华民族历史上忠臣名将的故事。一次,父亲给他讲解岳飞的《满江红》,讲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沉痛地插叙了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甲午海战蒙受耻辱的历史,并分析了国力日衰、外侮益盛的现实状况。讲到激昂处,父亲声泪俱下,挥笔写下了“富国强兵,雪耻灭仇”的条幅,教导张子清立志振兴祖国,拯救人民。

1917年父亲因病去世,张子清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他同家人一道把父亲安葬妥当,旋即从军,幻想在军中有一番建树,实现父亲未实现的遗愿。

张子清心中牢记着“富国强兵,雪耻灭仇”,冲杀奋斗了近十年年,却一无建树。

1924年秋,正当他彷徨苦闷,感到前途渺茫之际,他的儿时挚友夏曦将他引向革命的道路,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张子清在党的直接指引下,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主动接受锻练、经受考验,迅速成长起来。他先后担任过营长、团长、师长等军事要职,成为毛泽东在红军初创时期的一位亲密战友,更是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主要助手之一。

张子清曾亲自给士兵们上政治课、军事课,深入浅出地讲解革命道理和军事常识。他善于抓住部队整修之机,进行严格训练。他常对士卒说:“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革命军队,它必须是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队伍……这就需要有我们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组织纪律、精良的军事技术……这一切是需要长期的艰苦磨炼的。”

张子清作为一位军事将领,十分重视我军的有生力量。一次,他与毛泽东带兵沿湘赣边境南下,路遇顽敌。在激战中,他率领的三营与毛泽东失去联系。他只身率领三营,转战在湘赣地区,打击路遇顽敌,为兄弟部队解围,历时两个月,行程近千里,最后终于战胜重重困难,胜利回师井冈山。张子清凭着对革命的高度责任感,凭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当时弱小的红军保存了一个营的有生力量,这确实是对我党我军无法抹灭的一个贡献。要知道,那时在毛主席直接领导下的军队,总共也只有两个营的兵力!

张子清每当军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毛主席军事路线一边,使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得以保留,并付诸行动。

1928年,张子清与毛泽东率全团在大坑消灭了老对头肖家璧的靖卫团,并乘胜追击,一举攻克了遂川县城。不久,又攻克了新城,击毙敌人七十九团警卫长王国政及县靖卫团长李树滋、活捉伪县长张开阳,生俘敌人百余名,缴枪三百余支。此后又占领了茶陵,成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工农兵政府,开创了井冈山初创时期的繁荣局面。

简评:

张子清在迎接朱德部队会师井冈、阻击敌人围追堵截的战斗中,更是战功卓著。但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他不幸身负重伤,以至光荣牺牲。张子清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结束了,但是,他在富国强兵方面创下的业绩永远被后人铭记着。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毛主席更赞其为“红军的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