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34、贤主亲贤臣(1 / 1)

原文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观事君者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证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

——《吕氏春秋·贵当》

译文

楚国有个善于相面的人,他的判断没有失误过,闻名全国。楚庄王召见他,问起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详察人们的朋友。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老人,尊敬兄长,为人忠厚、恭谨,那么,这样的平民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自身一定会日益显荣,这是所谓的吉人。观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诚可靠,品德高尚,乐善好施,那么他就会每日有所进益,官职也会日益得到升迁,这是所谓的吉臣。观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侍从多是忠良,君主有过失都争相劝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自身就会日益尊贵,天下就会日益敬服,这是所谓的吉主。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们的朋友啊!”楚庄王称赞他说得好,于是加紧收罗贤士,日夜坚持不懈,从而称霸于天下。

杂家智慧故事

贤明的君主时常召见有各种技艺的人,并不只是把他们收为己有就罢手了,而是要用他们成就大业。事情不论大小,道理本来就是相通的。驰骋射猎,鹰飞犬逐,这些事贤明的君主不是不做,而是做了能使智力日有进益。不肖的君主这样做,却会使脑筋越发昏惑。古书上说:“做事骄慢昏惑,不灭亡还等什么?”

春秋时期,管仲担任齐国的宰相。齐桓公对他非常信任,遇到民生大计和军机要事常常和他商量,对他的建议也无不言听计从。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日益富强,管仲也被尊称为“仲父”。

不幸的是,这样一位得力的相国年事日高,身患重病。齐桓公专程探望,见到管仲病中的凄惨模样,不禁在一旁垂泪。

“恐怕我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再也不能为您效劳了。您也应该考虑一下合适的人选来填补相国的空缺之位。”管仲说。

“我这些日子也想过,只是不知道把国政交给谁才放心!您看鲍叔牙怎么样?”

鲍叔牙是管仲多年的朋友,也是他的恩人。听完齐桓公的话,管仲立即回答说:“鲍叔牙这个人才德兼备,但是他不适合做相国。他对别人的过错和缺点深恶痛绝,一旦牢记在心,就久久不忘。作为相国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怎么能与其他大臣和睦相处呢?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处理国政呢?”

“那易牙可以吗?”齐桓公又说出一个名字。

管仲马上摇头:“我正要提醒您呢,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千万不能用!”

桓公大吃一惊,问道:“这是为什么?举国上下都知道他们三人对我忠心耿耿,为什么不可重用他们?”

“我也知道易牙曾经把自己的孩子杀了,蒸熟了饱您的口福。但是所谓‘道是平常心’,他这样超乎常情常理的举动,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他爱我胜于爱子,说他对我仁至义尽也不为过,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齐桓公还是有些不解。

“‘虎毒不食子’,今天他对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下得了毒手,明天对大王您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吗?”

桓公又问:“那竖刁呢?为了能侍候寡人,他自我阉割进宫,拿自己的身体回报我。这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吧!”

“这样的人如此狠心,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到关键时刻会不摧残君主您吗?”

桓公接着提起开方,问:“他身为堂堂卫国公子,却舍弃尊贵的地位,甘愿做我的臣子。人情莫亲于父母,他父母去世时,他忙于辅佐我竟然没有回去奔丧。他对我的忠心日月可鉴,对他,我没有半点怀疑!”

“他舍弃在那边的富贵必定是想得到更多的富贵。您再想想,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一心一意地回报他人的恩情吗?您不要一味地为那些特殊的言行感动,异于常情之举,必定暗藏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