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2.贾谊(1 / 3)

贾谊是先秦至汉代文学嬗变期间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论者多评价其悲剧人生,叹息其生命的短暂。

《汉书贾谊传》说他“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很看重他,“召置门下,甚幸爱”。吴公被征为廷尉后,向汉文帝推荐贾谊,“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所以贾谊二十余岁时,文帝就“召以为博士”。

贾谊踏上政治舞台后,多次上疏,对政事提出自己的看法。文帝很信任他,一年之内就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还准备叫他做公卿大臣。朝廷里的一些大臣非常嫉妒他少年得志,说“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在他们的排斥、毁伤下,贾谊终于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谊为长沙傅三年”。“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又“拜谊为梁怀王太傅”。后来,梁王骑马不慎摔死。贾谊非常感伤,觉得没有尽到做太傅的责任,所以经常哭泣。一年多后,贾谊就死了,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贾谊的散文,大部分收集在《新书》里面。他的散文主要是议论文,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史论、政论、哲学性论文和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明一定道理的文章。贾谊的散文言词激切、情感丰富、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

辞赋的某些特点,在贾谊散文中有所显露。

赋、本是诵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首次以“赋”名篇的是荀卿。贾谊是汉初著名的辞赋家,他的赋兼有屈原、荀卿两家体制。贾谊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从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

由于贾谊很早就接触了骚赋,所以他的散文写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辞赋表现手法的影响;另外,作为荀卿的再传弟子,荀卿那种以散文为辞赋的写作艺术,也给贾谊很大影响。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贾谊的散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了和辞赋相类似的某些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这就是说,赋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对事物进行夸张的叙述和描写。贾谊散文在这方面也很讲究。如在《过秦论》中,作者叙述九国联合攻打秦时,对九国之师的声势大肆渲染,文字上十分热闹,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九国联合攻打秦,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文中列举的九国良将和名臣,有好多人也不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作者这儿使用的铺陈和夸张的手法,跟赋是很相类似的。

从赋的形式看,句子的字数一般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贾谊散文在句式的构成上也常用四言和六言,两者中又更多地是使用四言。如《劝学》篇中叙述南荣跦求学老聃,作者写道:“昔者南荣跦丑圣道之忘乎己,故步陟山川,坌冒楚棘,弥道千余,百舍重茧,而不敢久息。既遇老聃,噩若慈父,雁行避景,夔立虵进,而后敢问。见教一高言,若饥十日而得大牢焉,是达若天地,行生后世”。这一段文字,大部分四字一顿,读起来很容易朗朗上口。象这类句式的文字,在贾谊散文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另外,赋很讲究排比和对仗。贾谊散文也有这种倾向。如《过秦论》开头一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作者用这种既是排比又是对偶的句式,夸张而又形象地把秦孝公的野心生动地刻划了出来。

《过秦论》全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