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结束语 高考改革破冰之后,中国孩子的英语应走向何方?(1 / 2)

经过一整本书的讨论,中国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归结到了两个关键词上 :

“交际”和“第二语言”。这两个词是本书里绝对的高频词。

“交际”是中国体制英语教育的死穴。给体制英语号脉的人不少,大大小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更多,但是却没有抓住这个死穴,所以这么多年来问题没有什么改善。抓不住的原因是我们从单一语言的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对于外语和外语学习不敏感,不论是把外语当知识也好、当习惯也好,反正就是得拼命地、反复地、机械地学习,意识不到外语是可以早早地就使用的,总是希望等到“学好了”再用。脱离交际地学习,是中国外语学习效率低下、过程漫长、心情痛苦的根源。

本来到了亲子英语的层面,我们是有机会大大改善交际情况、打开这个死穴的。在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这些环节里,大人跟孩子近距离、多频次地随机接触,在亲子间的互相了解和亲情纽带的帮助下,通过母语、外语、体态语和周围语境完成交际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低龄孩子的本能。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只有孩子沉浸在绘本或动画片的故事中,沉浸在通过游戏等活动跟大人、老师或其他孩子的互动中,他们的反应才最积极,语言习得的效果也才最好。这些能够打破缺乏交际这个死穴的操作,是亲子英语最大的优势,是体制内英语一时之间无法赶上的。

可惜的是,我们大人常常会去追求一些自己认为“更对”、“更有效”的操作,而这些产生于中国民间的操作,只有跟大家潜意识里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做法才会被广泛接受。大家潜在的价值观又必然是源自于多年的体制教育,所以民间流行的方法从形成开始,就难免脱胎于根深蒂固的体制教育模式,不管贴上什么标签或是引用什么术语。于是,像灌水一样往孩子耳朵里“灌听力”、不考虑孩子主观能动性地“加大输入”、从动画片和音频里提取字幕让孩子跟读等做法,就开始慢慢流行,它们的操作关键就是剥离了英语的交际性,跟体制内反复地、机械地重复和背诵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一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和英语水平的增长,直接背单词、背课文、反复操练拼读法规则等死记硬背的做法的比重还会增大,跟体制课程平行的应试班市场也越来越大,而本可以发挥校外优势、能够承载交际功能的原版书阅读的比例则越来越小。如果我们的体制外英语学习不能在有意识的控制或是无意识的巧合中解决交际这个死穴,最后的结果跟过去还会是一样的。

不了解第二语言发展的科学特点,不知道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这也是中国文化对于外语和外语学习不够敏感的一个表现。体制内这方面的问题本身不小,比如像计较汉字笔画一样计较字母的拼写,比如过于崇尚背诵,比如忽视了听说教学等,而且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还催生了英语高考这个外语学习的“鬼门关”,无端消耗掉了孩子英语学习的所有精力。但是因为不像体制内那样存在各个科目的总体设置,又因为有时孩子开始外语学习的年龄太小、母语口头语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在亲子英语的层面上,混淆母语和第二语言这个问题可是比体制内要严重得多了。我们产生的不只是教学操作上的混淆,而且是两种语言本身发展过程和发展特性的全面混淆。“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把外语学到跟母语一样好”,这些类似于“土法炼钢”的害人说法,体制内可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