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5章 提高执行力,做行动的巨人(1 / 1)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曾当众答应要提拔张融为司徒长史,但是过了很久他也没有兑现。一天,朱元璋外出狩猎,众官员都兵强马壮地列阵待发,而张融却骑着一匹弱不禁风的马。这匹马使得张融在队伍中十分碍眼,很快就被朱元璋瞧见。朱元璋立即召张融前来问话:“你的马是怎么喂的,瞧它瘦成这个样子。”张融不紧不慢,毕恭毕敬地回答说:“老臣每天喂它一石的豆粟。”朱元璋心想:一石豆粟足以用来喂一队的马匹了。于是他十分诧异地问:“既然喂一石,马怎么还会这么瘦弱呢?”张融回答说:“启禀陛下,其实老臣口头上是这样告诉它的,但事实上没有真的喂它这么多。”朱元璋一听便知道张融的言外之意,不再继续追问下去。狩猎过后,朱元璋一回到宫中就立刻发布了对张融的晋升命令。

张融通过狩猎事件使明太祖明白,要想让臣民信服必须做到言出必行,行之必果,这才是一代明君应有的作为。当今的领导者如同古代的君王一样,也必须拥有较高的执行能力。要知道,一个领导者的职责不只是要指挥下属做事,更重要的是行动给他人看,做一个行动的巨人。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领导人的成功,5%赢在战略上,95%赢在执行上。”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讲,提高领导者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叫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将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因素。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

我在一次执行力的培训课上问学员,把大象放进冰箱共分几步?众学员讨论后得出结果:“这是不可能的事件。大象那么大,怎么能放进冰箱里呢?”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企业中屡见不鲜。当一项任务下达后,领导者会听到很多不能做、做不了的负面声音。

关于大象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东汉时期曾有这样一个典故:

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大家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于是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想办法称它一称?”文武百官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说不可能的,有说要把大象切开来称的,有说要做一个超级大秤来称的……

最后曹冲提议,将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在船帮吃水的地方刻个记号,再用同一只船不断地装石头,到记号的地方,就停止,再用小秤分称这些石头,就可以得到大象的重量了。此法令众人叫绝。

这个典故中,曹操只是提出称象的意愿,如果没有儿子曹冲的计策,这个任务将以失败告终。现实生活中,你的属下不一定有曹冲的智慧,而这时就是考验一个领导者执行力的时候。如果我现在问你把大象放进冰箱要分几步?作为领导者,你所要解答的就是:分几步!然后带领你的下属实施。

宋丹丹在小品中曾笑谈说:“把大象放进冰箱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执行力问题。首先目标明确,把大象放进冰箱;其次,工作流程清晰,开门、放象、关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出现许多异样的声音。其实,问题出在“大象”身上,因为从来没有人把大象放进过冰箱。这项任务对下属是陌生的,所以下属才会产生疑问:大象太大,自己推不动;冰箱太小,大象放不进去……诸如此类的疑惑举不胜举。有问题是好事,说明下属在思考。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曹冲的智慧,因此在面对这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时,领导者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下属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和标准。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的执行力。

“知易行难”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脚踏实地,不能只有强烈的意愿,还要有较高的执行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当你制定规则、布置任务之后自身也需要参与其中,只有在执行过程中你才能够准确并及时地发现目前的行动是否能够实现原本的计划,以及发现计划中的漏洞,从而根据执行的情况随时调整计划,这样的计划才是应变环境的良方。如果你角色定位错误,忽视自己的执行力而当成某种必要的授权,那么等你发觉计划不能执行的时候再进行修改调整,一切就可能晚矣。

记住,人类永远不缺伟大的思想家,只缺乏脚踏实地的实施者,如果你想拥有强有力的执行下属,那么请你先以身作则,然后再去要求他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去做好他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