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4章 醉来写景天地阔(1 / 3)

在閤皂山高歌复长笑的道士之所以如此忘情,也许,一些是陶醉于景,一些是迷醉于药,还有一些大概是沉醉于酒吧?

道教胜地閤皂山其实也是一座诗山,就像南宋宰相周必大所言,当时“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此者”,“士大夫川浮陆走,无不迂途而至”以一睹为快,于是,杨申、周必大、朱熹、文天祥、何中、吴澄、解缙、罗洪先、桑调元、施润章等众多文人墨客先后“躬临其盛”,与众多道人一起,在此留下大量诗文。明代曾知临江府、人称“文章太守”的王恪有诗《题閤皂山》云——

葛岭烟霞几万重,仙坛涌出翠芙蓉。琼林月上时闻鹤,丹井云生或见龙。天上佩环苍玉冷,山中冠剑紫苔封。凭谁唤起西风梦,鸣水台前五粒松。

纂修《永乐大典》的吉水人解缙则有《赤城观》一诗,如此挥洒性情——

曾到松湖访赤城,山人道士远相迎。一尊玄酒十年醉,此日经过愧独醒。

我更喜欢的,倒是南宋道士张通玄诗作《閤皂山》里的句子。他的这首诗,如数家珍,把閤皂山的景点、山峰和宫殿房舍一一作了描写,末尾一节,却是慷慨豪放,字里行间,如见髯须飘飘——

嗟余亦是玄洲客,此日相逢接颜色。醉来写景作高歌,长笑一声天地阔。

我喜欢如上诗句,是因为它十分真切地描写了一位道人与道教胜地閤皂山的交杯和交心,那醉、那笑,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当人的心灵世界一旦与客观环境奇妙遇合时,天地因此陡然辽阔的动人情状。我想,这位道士一定道破了人们纷至沓来的内在秘密。

閤皂山,以其“山形如閤,山色如皂”而得名。其山形为群峰环抱,中为腹地。著名的山峰有东峰、西峰、丁仙峰、太极峰、玉女峰、凌云峰、箸棋峰、五老峰、虎峰、莲花峰、凤游峰、鸡坑峰、西献峰等十三座,峰峦叠翠,环抱腹地,犹如云中楼阁,故谓“山形如閤”。从古道进入閤皂山腹地“神仙之府”,原有山门,据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山门中柱楹联是:“阁形佳境环山,望东腾太极,南耸凌云,北据骆驼,西迎五老;皂色珍丛入药,趁春采辛夷,夏锄玉竹,秋攀橘梗,冬掘茯苓。”此嵌字联,为山名作了形象的注释。

诗人称閤皂山为“清江碧嶂”再合适不过了,閤皂山立于赣江东岸“蟠衍二百余里”,峰回峦复,蜿蜒如屏。那大概就是北宋陶弼所说的水墨屏吧。他的《崇真宫》一诗写道:“万仞天然閤皂形,阴阳不似众山青。一区海上神仙宅,数曲人间水墨屏。”此诗以寥寥数言,概括了閤皂山风光的特色所在。而閤皂山的山林,因土良水清、雨水丰沛、气候宜人,“奇花异草,嘉吉之祥,不类凡品”,盛产近二百种中药材,还有许多动物药材和可以入药的矿物药材,是一座天然的药材宝库。

难怪道士张通玄在此醉来写景,高歌复长笑!要知道,道教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主旨,祈望入仙化神,追求名山神药,认为高山是神仙的居所,因为山林更接近仙界,能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在信奉道教的人们眼里,山林又是最好的成仙之处。所以,道家修行之地或道观都深处于山林之中,尤其白云缭绕的山巅,更是修行入道进入神仙世界的理想之所。向往名山,或选择与天界接近的山巅,成为道观选址的重要条件。

我去拜谒閤皂山。在我的打量下,閤皂山却是平易。虽有苍松古柏、修竹高树、鸣瀑流泉及诸多仙迹,然不似想象中的那般高耸如云、云蒸霞蔚。也许,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不过,细读关于閤皂山的诗词,那时的閤皂山真个是云缠雾绕,真个是气象万千。解缙说“閤皂山前紫雾浮”,又说“閤皂云兼野水流”。有个叫刘松的新余人,好歹也算严嵩的老乡,可是,当时的一位刑部郎中要弹劾宰相严嵩,其疏稿居然是出自刘松之手。于是,严嵩衔恨刘松,时年三十岁的刘松便回到临江,绝意仕进而寄情于文章山水。在他的眼里,閤皂山更是高拔接天:“翠巘(简体字须造字:“山”字旁加“献”)千峰合,丹崖一经通。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色。”还有“秀水灵岩护紫烟”等等,自然是“閤皂高居好炼真”。还有一位也得罪过严嵩、准备致仕返乡的刑部尚书顾应祥,则是“踏破云山几万重,笑呼葛子共谈空”,他索性“醉余太极峰头坐,遥指蓬莱海日红”。显然,醉眼迷蒙的他当真把閤皂山当作天界了。

我不由地问自己:閤皂山在古人、今人心中海拔不同,是山变矮了,还是人长高了?

不知生活在东汉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又称张陵)是否为登临閤皂山的第一人,他却是有记载的在樟树采药行医的第一人。张道陵首创“五斗米道”,是为道教之始。在创立五斗米道之前,他曾南下江南,在江西龙虎山、閤皂山一带炼丹、用符咒治病逐魔,立坛于閤皂山西峰之西坑挂壁峰,俗称“天师坛”。

閤皂山真正著名,则与灵宝派始祖葛玄的活动密切相关。灵宝派与茅山上清派、龙虎山天师派鼎足而立。灵宝派以传授《灵宝经》得名,首先在閤皂山传播,故又名閤皂派。灵宝道人率先构建起神仙体系,制定斋醮仪式,同时重视以符箓作传达神仙旨意的手段。作为该派始祖的葛玄,从小酷爱老庄之学,安闲淡泊,内足无求,徜徉山林,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金精、玉笥、武功、天台等名山胜景之间,欲择一修道练丹宝地,二十三年间,历经二十二处。东汉建安七年(202年),葛玄自新淦玉笥山来到閤皂山,见其“形閤色皂,土良水清”,灵芝百草,信手可得,喜为“真神仙之宅”,乃于骆驼峰之侧建卧云庵,筑坛立社,修道练丹,采药行医,删集灵宝经诰,撰成多种道教早期文献。葛玄在閤皂山,前后达四十二年之久。在这期间,他以閤皂山为中心,先后往返去过豫章西山、萍乡武功山、修水幕阜山、铅山葛仙山等等名山修道,最终在閤皂山得道。传说,葛玄于赤乌七年(224年)八月十五日午时在卧云庵白日飞升,羽化成仙。仙逝之后,被后世道徒尊称为“太极仙翁”、“葛仙翁”。此后,大批道学家、丹术家接踵而至。

唐凤仪年间,经道士孙道冲请于朝,朝廷诏赐閤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后来唐玄宗赐主观为閤皂观。宋代因皇帝笃信道教,閤皂山进入鼎盛时期,与茅山、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道教名山。宋真宗御赐閤皂观为景德观,赐閤皂观御书等,并赐良田两千亩。景德观后经两次火灾,再次重建。徽宗、理宗分别赐名崇真宫、大万寿崇真宫,升观为宫,追封葛玄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佑真君”,赐“元始万神”铜印,法许龙虎山、閤皂山、茅山为道教传箓圣地。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以得到閤皂山灵宝符箓为荣。此时,“江西大宫观福地,惟玉笥、閤皂二山。而閤山以楼居压山谷,高下如云霄”,“凡殿宇皆翼以修廊”,“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所以,周必大大发了一通感慨。

1988年4月底,考古专家在閤皂山抢救清理了一座道教画像石墓,墓砖铭文为“宋甲戌绍圣元年”。甲戌绍圣,宋哲宗开始亲政,是公元1094年。此墓为单室砖石结构,坐西朝东。墓室外围是用特制的铭文砖横砌而成,内壁用四根红砂角柱来连接十四块卯榫结构的红砂石板、石刻画像组成的四壁。墓室曾经被盗,随葬品很少,但四壁南、西、北三面的石刻画像尚好,还有一块墓志铭断碑。石刻人物画像整个长七米,高一米,西壁端坐墓主人,坐席旁站立三人,南北两壁各立七人。北壁诸人头上一条虎头龙身的飞翔物,即道徒所说的白虎,其头向西;南壁人头上部也有一条飞龙,即道徒所说的青龙,头亦向西。这些人物的芙蓉冠、巾帽、发髻、朝笏、道袍,以及青龙、白虎等物,显示出浓厚的道教气氛。特别是南北两厢的十四个人,神态各异,身份有别,袍服飘逸舒展,容颜气度庄重肃穆,体现出他们与端坐者的礼仪关系。

残存的大半截碑文,是墓主人的两个儿子请人写的《行状》,由此可知墓主人“讳知在,字子中,淦邑登贤之长乐里人,世为大族”。然而从小失去父母,“每惋叹少孤”,“景祐二年入山”。他为人“风韵洒落,器量宏远,酷爱老庄书,而能损己益众,谦光孝道”。他上山以后最大的功德是重建道观,建成一系列屋宇,呈现“瑶坛绿阙,离宫别馆,中外毕葺”气象。因此,他先获赐“紫衣”,为副道正;后来“拜公充传教威仪”,朝廷又“特赐灵宝大师敕牒”。由于他位居传教威仪之尊,有灵宝大师之誉,故而壁画中他一人端坐中央,众道长侍立两旁,青龙、白虎朝他飞舞。专家断定,这位知在道人,正是閤皂山灵宝派道教鼎盛时期的代表者。

明清时期,閤皂山曾一度衰落。清末著名道长欧阳明性主持崇真宫,其间,观宇得以修复,閤皂山香火再盛。新余人欧阳明性,能医精药,工诗善文,谙音律,喜操七弦古琴,且武艺高超,技艺过人,人称欧阳道人。他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少年时他打柴补贴家用,故而与柴草结下不解之缘,认识许多草药。十八岁时出家为道士,曾师凤阳婆学医练武。中年云游四方,注意学习各地民间医药知识。四十岁丧母,辗转至樟树火神庙,开始自采自制药物为人治病。入閤皂山崇真宫为主持四十年,致力于研究医药,涉猎医药书籍上千种,造诣渐高,以其医药诗文之影响行医布道、采药制丹,尤精于正骨伤科。他接斗骨折、断裂,无须用夹板,只要敷上药包扎好,就能复位接牢。自制的接骨丹,是他多年研究而成的特效成药,哪怕骨头碎了,用药后也能痊愈且不落残疾。五十岁时,晋京参加全国道教方丈考试,应考者七百余人,欧阳明性获“天字第一号”(第一名)成绩,江西省城南昌道徒设香案迎接榜文。欧阳道人为穷人治病分文不取,还教会病家自己采药、制药。给富绅看病,则必须化缘,将所得用于修缮閤皂山的宫观和景点。他收授道徒百余名,都教给炼丹、制药、治病的功夫。因为欧阳道人,閤皂山声誉再起,影响遍及江南诸省。

有专家说,纵观灵宝派发祥地閤皂山香火延续一千八百余年,且名驰中华道坛,其原因除了灵宝道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适应大批不满现实、失意的小知识分子心理,也适应历朝统治者心理、被统治者敕封利用而加以渲染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张道陵、葛玄开始,即以行医治病为特色,道医合一。历代道众均在修道养性的同时精究药理医术,制药施诊,广积德泽,因而赢得广大乡民的衷心信赖。

閤皂山因张道陵、葛玄以及历代众多的道学家、丹术家而名声响亮,閤皂山却也是成就了许多道人的风水宝地。所以,葛玄竟可以在阁皂山前后呆上四十二年,并在此得道成仙。在这里,葛玄陪同仙人们上山采药归来,途经一座无名小桥,跛脚大仙在桥上差一点滑到,引得众仙哈哈大笑,葛玄连忙向众仙谢罪:“桥石光滑,行人不便,贫道之过也。”于是,口含溪水,运用气功,将水喷洒在桥面上,立刻现出许多犹如梅花点的斧凿痕迹,桥石不再光滑难行了。此桥便称梅花桥。志书居然也堂而皇之地写道,桥面梅花因受仙气之灵,常会散发幽幽清香;在这里,葛玄曾迎接南斗、北斗二位星君。相传他俩是主管世人生死的神,整天形影不离,都酷爱下棋,棋艺不相上下。他俩在终南的对弈,一局下了三百年而未有胜负,于是商定来閤皂山再决雌雄。葛玄在另一座桥上恭迎二位星君,他俩便在桥边亭子里下棋。那座桥从此叫作揖仙桥,亭为对弈亭。至于结局,则写在亭中楹联里:“两双注死注生手,一局未完未了棋。”在这里,葛玄白日飞升,玉帝遣玉女到此迎接,玉女稍事休息、重整云鬓的地方,得名玉女峰。箸棋峰为仙侣坐隐之处,照门松乃一千六百年前东晋真人丁令威初到閤皂山,折松枝代替蜡烛插在灵仙馆前,仙人插松亦可成活,十七根松枝长成了参天大树,因巨松面对宫门,故又称对门松。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