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1章 独酌忆墨庄(1 / 3)

酒香徐徐,犹如江风。漫步大码头,我想起墨庄刘,想起他们和诗,他们诗中的微醺和酡红。

酒香徐徐,犹如江风。我独自漫步在赣江边的大码头上,猛然想起了我多年一直想去造访的荻斜村,想起墨庄刘,以及刘氏家族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是的,我还想起了他们和酒,他们和诗,他们诗中的微醺和酡红。

比如刘敞的《独酌忆和甫》——

开窗一尊酒,独酌静无言。夕阳不可驻,流水至东奔。

野犬应虚吠,舟人争渡喧。怅然此时意,不醉已销魂。

刘敞,字原父,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金石学家。刘敞和其弟刘攽兄弟均博学多才,以文章甲天下。欧阳修在《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中称刘敞“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殿试过后,主考大臣拟定刘敞为第一名。可是,在仁宗作最后决定时,编排官、翰林学士王尧臣说自己是刘敞的表兄,应避嫌,坚持请求将刘敞降下来。“仁宗不得已,以为第二”,故把预定的第二名河南邓县贾黯升为状元。而按当时的考试制度,编排官的职责只是将主考官所定的等第依次排列甲乙,受成而已,无须作等第予夺,完全不用避嫌。可见,那位编排官很是堂堂正正。

无独有偶。刘敞忆念的和甫先生也如这般坐得端行得正。和甫即王安礼,乃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为官,敢于仗义执言、大胆进谏。最有意思的是,王安石在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王安礼居然也作为其老兄的持不同政见者,加入反对者之列,并上书反对变法。苏轼因写了一些反对变法的诗文,被御史中丞李定等指控下狱,处境十分危险,无人敢于施救。王安礼却从容面君,对神宗说:自古有气量的君主,不以言语定人罪,今一旦将苏轼逮狱加罪,恐后人要说陛下不能容才。神宗对此案本来就不准备深究,王安礼进谏后,遂从轻发落苏轼。后来,王安礼以翰林学士任开封知府时,善于断案,执法严明。“有滞讼不得其情及剖决具案而未论者几万人”,经过日夜操劳、明查暗访,他不畏权势,认真剖析案情,秉公执法,到职不过三个月,将所有积案审清,致使“囚系皆空”,并将结果公布于府前。辽使在府前看到后,也大加赞誉。神宗听说则称赞:“安礼能勤吏,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给他官升一级,以资奖励。王安礼以文词见长,楼钥称其文“踔厉骏发、卒归于道”,其诗或旷达超迈,或寄情高远。

令刘敞“不醉已销魂”的,也许并非怀人“流水至东奔”的怅然,而是和甫仗义执言的个性,文人相惜的襟抱。从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谢刘原父》一诗中,我们就能读到刘敞的冰火性格——

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胸中饱经史,辩论出九洲。

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赠辛非赠甘,此意自当求。

真的是“曾不奉权贵”。刘敞在朝为官时,敢于坚持原则,常常是切言直谏。有一年冬天,仁宗祭祖先,宰相按惯例率文武百官给仁宗加尊号。刘敞却认为,在灾荒之年加尊号,徒有虚名,接连四次上疏谏止,仁宗觉得刘敞言之有理,没有接受尊号。另外,郭皇后死去二十年,仁宗命群臣合议皇后的祭礼事,刘敞又认为不合适,他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仁宗却采纳了刘敞的意见,免议此事。刘敞敢于直谏且不畏权贵。宰相夏竦死后,仁宗不经百官集议,赐谥号文正。刘敞认为夏竦虽有才智,但为人奸邪阴险,性贪婪,好弄权术,一生的言行与“文正”二字不合。议定谥号是臣下的事,人主不经百官讨论便直接赐谥,是为不妥。经他三次上疏力争,夏竦终被改谥文庄。仁宗宠妃张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温成皇后。有善于逢迎者,要将温成皇后死日定为国忌日,刘敞认为不可,上书切谏,仁宗只好作罢。宦官石全彬因经营温成皇后坟墓有劳绩,迁宫苑使并代理观察使。石全彬因未能真授观察使,有怨言,三天之后,仁宗果然去掉代理二字,命刘敞起草任命书,刘敞封还任命,拒绝草拟委任状。石全彬最终未能如愿。

真的是“但与故人投”。北宋因“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赢得“红杏尚书”美名的宋祁,有词《浪淘沙·别刘原父》叙及醇香的友情:“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到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辞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欧阳修的诗词里,杯中有诗情,诗中见杯影。如《奉和刘舍人初雪》描写其把酒言欢情景,煞是生动感人:“下自美谈多乐事,平时尊酒属吾曹。羡君年少才无敌,顾我虽衰饮可豪。”而在《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受维扬》里,差不多能听到杯盏与心灵的碰撞之声了:“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自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词中的“维扬”,即扬州。因刘敞博学多才,欧阳修遇疑难常写信问他,两人关系密切。宋仁宗时,刘敞知制诰,后因避亲出守扬州,故也曾知扬州的欧阳修作此词相赠。刘敞病卒后,门人私下则称呼他“公是先生”。

刘敞何止是“但与故人投”!他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注意发展生产。知郓州和永兴军期间,适逢大旱,民众外逃。刘敞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治理,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并有发展,于是,流亡在外的灾民,便陆续返乡安居落业。为了农民的利益,刘敞敢于压抑豪强。知扬州时,发运使冒占雷塘民田数百顷,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刘敞根据旧的田契,毅然将田地发还民户耕种。永兴军豪强范伟,冒占同姓官户户籍五十年,以此逃避徭役,把持官府,屡次犯法,当地官员不敢治其罪。刘敞知永兴军,穷治其事,范亦服罪,未及受刑,刘敞被召回京任职,范伟立即翻案,拒不认罪,继任官员不能决,最后由御史台复审,仍按刘敞的原判执行。

刘敞的那首《独酌忆和甫》,引我去寻墨庄刘氏宗族之源,去寻刘氏子弟的文章道德之源。墨庄刘氏后人刘清之为朱熹好友,他向朱熹讲述了五世祖刘式的事迹,请朱熹为之作记,“以发明先世为本意,于以垂示子孙,丕显义方之训”。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年)写成《刘氏墨庄记》。朱熹还就墨庄内五处庭院建筑各题诗一首。朱熹的《墨庄》诗云:“诗书启山林,德义久储积。嗣世知有人,新畲更开辟。”

樟树古迹有墨庄有记、化梭有亭、风义有堡、涤泉有铭“四有”之说,其中“墨庄有记”即指朱熹为之作记事;“化梭有亭”的化梭亭,建于晋代,重修于明,后江岸倾塌,亭遂沉没江中。化梭亭,乃为纪念晋代大臣陶侃及其母而建。其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陶侃幼随父母寓居淦阳。侃父早死,家境贫寒,侃母日夕纺织为生。一日,侃于雷泽捕鱼时,得织梭一只,归以于母。母命侃遍寻邻里有无失摊贩者,皆曰无。因将织梭挂于壁上。忽一日,雷雨大作,壁上织梭忽闪亮光,化作青龙,破壁而出,乘风飞去。不久,侃任浔阳吏,后历任孝廉、长吏、侍中大尉、都督大将军等。陶侃为官数十年,清正有声,年七十六卒,谥恒。后人缅怀陶侃的政绩,更称道陶母的贤德,建化梭亭以示纪念,化梭亭历为骚人墨客啸吟怀古之处;“风义有堡”,指唐末清江妇鲁氏遇贼不受、贼义而遗之的发生地。相传,某日有盗出现,人们四处逃窜,鲁氏一手抱长子,一手牵幼子,步履艰难。盗见状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何抱大的牵小的,鲁氏回答:幼子是我生的,长子为丈夫前妻所生,丈夫临终嘱我好生照看。盗为之感动,赞鲁氏为义妇,并赠厚礼。此地后被命名为风义堡;“鸣泉有铭”,指“閤水源出九龙,依势西流,至凌云峰口,冲岸直泻,咆哮如雷。水上横卧一石桥,系宋政和年间所建,曰鸣水桥”,而桥瓮内,拱石上镌刻有楷书铭文“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閤皂山道众化缘信”和“人财物建此石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

江西自古号称“文章节义之邦”,多鸿儒巨宦、达官富贾,且崇宗敬祖的习俗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的宗族文化扎根于斯,造就了“墨庄刘”、“义门陈”、“华林胡”等为天下同宗极尽标榜的世家巨族。宗族的繁衍分支、迁移卜居,又将灿若群星的江西籍名人的光辉辐射到全省各地,绵绵瓜瓞,替后人保全了宗族历史的文化记忆。

我早些年闻知“墨庄”,是在安义县的京台村。在那里,墨庄是京台刘氏两兄弟设立的私塾。进入墨庄大门,是先生的居室和书房,穿堂而过则是宽敞的庭院,主体建筑呈凹形坐落。正厅为先师孔子堂,两侧四间教室。东厢房藏书,名“养拙斋”;西厢房习练琴棋书画,名“养诚斋”。从前,里面还有花园,是个幽雅的去处。

京台村有刘、李两大姓,刘姓村民为汉代学者刘向后裔,据说,隋统一中国时,豫章太守刘广德隐居洪都直至病故,其时,起义烽烟四起,刘广德的灵柩难回故里,在洪州一停便是十多年。唐武德年间,其子在西山牛岭脚下的“地沃物丰之所,津流灵气之台”葬父定居。京台果然是个好地方。明清之际,随相距百里水路的吴城成为江右巨镇,京台及周边村庄也发达起来。在经商致富后,为宗族长盛不衰计,京台刘氏各倾资财,兴办义学。其族谱厉色称:“养子不教父之过,教而不读子之惰。”并规定,对“俊秀子弟有志上达者,必极力作养之,且宜尊礼之,令其观感奋激以图上进,为国家庆作人,为族党争光荣”。依然保存完好的墨庄,就见证了那书声琅琅的岁月。

无独有偶,在宜丰县天宝乡辛会村,曾经有座宝书楼,也以墨庄为标榜,又称墨庄阁,始建于南宋,属两层重檐楼阁,石木结构,分前后两厅。前厅有四根石圆柱支撑牌坊,前厅门柱上书有一联:“东吴花县地,南宋宝书楼。”内厅以四方石柱支起木楼,可惜此楼于1979年毁于火灾。当年岳飞率领岳家军数度转战古宜丰,大败金兵,在天宝救济灾民时,欣然为宝书阁留下墨宝,题写了“墨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