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30章 第七张底牌:“圆”一点——大丈夫要懂方圆、知进退(3)(1 / 2)

身处变化多端的社会,更需要你适时变通,不能过分保守生硬。以平时的工作来说,每个老板都喜欢能够灵活处理各种难题的员工。不懂变通的人,再努力,再勤奋,也难免被老板看做只会闷头做事的老黄牛。

领导喜欢凡事肯变通、会适应的人。因为他不但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情绪有所变化,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依赖他在非常时期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建立奇功。

实际上,负责牵牛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了解适时变通的技巧。在工作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时,你所作出的应变行为是否适当,是老板给分或扣分的依据。假如应变符合老板的意思,你就获得了一次令老板赏识的机会。即使平时表现良好,可是没能经受住老板的考验,假如大部分同事在平时也与你一样表现良好的话,那么你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就会相应降低。所以,做人做事最忌太刻板、生硬,关键时刻圆滑一点,变通一下方是做人办事少不得的“智慧”。

当然应变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培养出来的,它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可捉摸。有时你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精灵剔透的玩转人际关系。这样动作和反应“慢半拍”的人,该如何巧妙“变通”呢?其实,应变的各种措施中,还有一种是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方法最适合那些应变能力较差的人使用,有时也会被聪明和应变能力强的人使用,这当中根本没有什么人为的严格界限规定。假如碰到突然事故,有些人会惊慌失措,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实际上,与其急躁不安,还不如冷静地以不变的方式应付。其实,有些事情只属于过渡性质,不需要必须作出行动上的配合或反应。例如,遇到蛮不讲理的人,你只要在表面上作出附和他们的样子,实际上仍然抱着一贯作风和态度,这样已足够应付得过去了。太过注意改变去迎合他们,不仅使自己感到很别扭,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恐就是此理。纵观人类数十万年发展史,从猿到直立人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无不是因“变”而得以生存,得以发展,以至今日的人类文明。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

作为二十几岁的男人,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男人不可卖弄自己的聪明

聪明是一件好事,因为聪明的人明白如何解决问题,少犯错误。但是“聪明”也不尽是好事,尤其是自认聪明、聪明过头,将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男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几乎是没有的,而本不聪明却要自作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一则笑话说:有个人,天天闲得无聊,抓了几粒稻子吃起来,觉得又扎嘴、又苦涩。他想:如果把稻子去掉皮壳,再煮熟就是非常好吃的米饭;如把煮熟的米种到地里,将来收获时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煮了一锅米饭,撒到地里。结果可想而知,这便是自作聪明的结果。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处处耍小聪明。有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建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墙围,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了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