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草部2(1 / 3)

第七卷草部2

远志

【释名】苗名小草、细草。也叫棘菀、绕。[时珍说服用此草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世说新语》载,郝隆讥笑谢安说,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记事珠》称它为醒心杖。

【集解】[颂说今天河、陕、洛西州郡都有。根形如蒿根,黄色。苗似麻黄而青,又如毕豆。叶似大青,略小。三月开白花。根长及一尺。[时珍说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大叶者花红。

根〔修治〕[

说须去心,否则令人烦闷。用甘草汤浸一宿,曝干或焙干用。〔气味〕味苦,性温,无毒。〔主治〕根,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以轻身不老。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杀天雄、附子、乌头毒,煎汁饮之。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忏忤。肾积奔豚。好古治一切痈疽。叶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

〔发明〕[时珍说远志入足少阴肾经,不是心经药。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因为精与志,皆藏于肾经。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主迷惑善忘。《灵枢经》说,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发枯槁脸色憔悴。又说,人之善忘,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不以时上行,故善忘。远志酒治痈疽,有远志奇功,也因补肾之力。葛洪《抱朴子》载,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看书过目不忘。

【附方】1.善忘症。取远志为末,冲服。2.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此方名“小草丸”。3.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4.脑风头痛。把远志末吸入鼻中。5.吹乳肿痛。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药渣敷患处。6.各种痈疽。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7.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服,枣汤送下。

淫羊藿

【释名】也称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前。[弘景说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合百遍,因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

【集解】[颂说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茎如粟秆。叶青似杏,叶上有刺。根紫色有须。四月开白花,亦有紫花。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淫羊藿湘出产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冬不凋,根似黄连。

关中呼为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可用。《蜀本草》说出生处不闻水声者良。[时珍说生于大山中。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薄而细齿,有微刺。

根、叶〔修治〕[

说以夹刀夹去叶四周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脂尽为度。〔气味〕味辛,性寒,无毒。[之才说与薯蓣、紫芝相使,得酒良。

〔主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

〔发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之药,真阳不足者适宜。

【附方】1.阳痿,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饮服。此方名“仙灵啤酒”。2.偏风不遂。服仙灵啤酒。3.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4.目昏生翳。用淫羊藿、生王瓜(即红色的小栝楼),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送下。一天服二次。5.病后青盲(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两、淡豆豉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6.小儿雀目。用淫羊藿根、晚蚕蛾各半两,炙甘草、射干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另取羊肝一块,切开,纳入上制药末二钱,把肝扎紧,和黑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分两次吃完。7.痘疹入目。用淫羊藿、威灵仙,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米汤送下。8.虚火牙痛。用淫羊藿煎汤,不时漱口,很见效。

仙茅

【释名】也称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集解】[

说仙茅生于西域。叶似茅。根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纹理。花黄色多涎。蜀中诸州也有。[颂说今大庾岭、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也有。叶青如茅而软,且略阔,而有纵文。又似初生棕榈秧,高尺许。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花。黄色,不结实。根独茎直,大如小指,下有短细肉根相附,外皮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

根〔修治〕[

说采得以清水洗,刮去皮,仙茅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以布袋盛,在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从日至亥,取出曝干。勿触铁器及牛乳,斑人鬓须。

〔气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久服轻身,益颜色。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

〔发明〕[颂说五代伪唐筠州刺史王颜说,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说,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唐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得到此方,遂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用,皆有效。[时珍说仙茅久服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食,必效。

【附方】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叫“仙茅丸”

玄参

【释名】也称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芝麻、鬼藏。

【集解】[弘景说今出于近道,处处都有。茎似人参而长大。根甚黑,微香,道家常用。[颂说二月生苗。叶似麻对生,又如槐柳尖长有锯齿。细茎青紫色。七月开花青碧色。八月结子黑色。又有开白花者,茎方大,紫赤色而有细毛,有节若竹,高五六尺。三月、八月采用干。根〔修治〕[说凡采得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晒干。勿触铜器。〔气味〕味苦,性微寒,无毒。[之才说与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相恶。

〔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定五脏。久服补虚明目,强阴益精。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治暴结热,散瘤瘘瘰疬。治游风,补劳损,心惊烦躁,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发明〕[时珍说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此时宜以水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

【附方】1.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少许。2.年久瘰疬。用生玄参捣烂敷患处,一天换药二次。3.赤脉贯瞳。用玄参研为末,取淘米水煮的猪肝,每日蘸药末吃。4.发斑咽痛。用玄参、升麻、甘草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温服。5.急喉痹风。用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新汲水一碗调服,立愈。6.鼻中生疮。用玄参末涂搽,或把玄参在水中泡软后塞入鼻中。7.小肠疝气。用玄参炒过,做成丸子。每服一钱半,空腹服,酒送下。出汗即为有效。

地榆【释名】也称玉豉、酸赭。

【集解】[颂说平原到处都有生长。老根在三月里长苗,独茎直上,高三四尺。三月叶子对分长出,似榆叶但稍狭窄、细长一些,像锯齿状,颜色为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弘景说可用来酿酒。山野人在缺乏茶叶时,便采它的叶泡水喝,极为香美可口,叶还可以做饮食。把它的根烧成灰,能够烂石,故煮石方里古人经常使用它。

根〔气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妇人乳产,瘿痛七伤,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止冷热痢、疳积有良效。止吐血、鼻出血、肠风,月经不止,非地榆经期限内大量出血,产前后各种血疾水泻。治胆虚气怯。地榆汁酿的酒,可治风痹,补脑。地榆捣成汁,可涂虎犬蛇虫咬伤。

【附方】1.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盒。2.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同上。3.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盒。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盒,空腹服。一天服两次。5.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6.小儿疳痢。用地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7.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8.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9.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10.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丹参

【释名】也称赤丹参参、山参、郄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时珍说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称黄参,沙参入肺称白参,玄参入肾称黑参,牡蒙入肝称紫参,丹参入心称赤参,苦参则为右肾命门之药。

【集解】[别录说丹参生于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颂说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方有棱,青色。叶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

[恭说冬采者良,夏采者虚恶。[时珍说处处山中都有。一枝有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根皮丹而肉紫。

根〔气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心腹邪,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渍酒饮,疗风痹足软。主中恶及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头痛赤眼,热温狂闷,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发明〕[时珍说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为阴中之阳。是人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包络血分药。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只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丹参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在当归、地黄、芎及芍药。

【附方】1.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2.落胎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3.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4.小儿惊痫发热。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时,摩汁在儿身。此方称“丹参摩膏”。

5.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6.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白头翁白头翁

【释名】也称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弘景说近跟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

【集解】[别录说白头翁生于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恭说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有一花,紫色,似木槿花。果实大者如鸡蛋,上有白毛,长寸许,皆朝下。弘景说近根有白毛,似乎不对。[颂说处处都有。正月生苗,丛生,状似白薇而更柔嫩细腻。叶生于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光滑。近根有白色茸毛。根

【气味】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疟疾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气,疗金疮。止鼻血。止毒痢。主赤痢腹痛,齿痛,百骨节痛,项下肿瘤。主一切风气,暖腰膝,明目消赘。

【附方】1.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檗、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可加甘草、阿胶各二两。2.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3.肠坠偏肿、包痔肿痛、小儿秃疮。用白头翁根,捣敷患处。

白及【释名】也称连及草、甘根、白给。[时珍说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

【集解】[别录说白及生于北山川谷及冤句、越山。[颂说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生石山上,春生苗,长一尺许。叶两指大,青色。夏开紫花。二月七月采根。

根〔气味〕味苦,性平,无毒。白及〔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痘疱,令人肌滑。止惊邪血邪血痢,痫疾风痹,赤眼症结,温热疟疾,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扑损,刀箭疮,汤火疮,生肌止痛。止肺血。

【附方】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腹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6.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7.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8.汤火伤。用白及粉调油涂搽。9.重伤呕血,肺、胃出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三七

【释名】山漆、金不换。[时珍说时人说,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其实不然。有人说,三七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金不换,言其贵重之意。

【集解】[时珍说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曝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

根〔气味〕味甘、微苦,性温,无毒。

〔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血即止。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附方】1.吐血、咳血不止。用三七一钱,三七口嚼烂,米汤送下。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3.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4.妇女血崩。治法同上。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6.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7.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黄连

【释名】也称王连、支连。[时珍说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集解】[别录说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泰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颂说今江、湖、荆、夔州郡也有,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佳,施、用者次,东阳、翕州、处州者又次。苗高一尺以上,叶似甘菊,四月开花黄色,六月结实似芹子,色黄。江左者根若连珠,苗经冬不凋,叶如小雉尾草,正月开花作细穗,淡白微黄色。六七月根紧,始堪采。[时珍说黄连,取蜀地黄肥而坚者为善。唐时以澧州者为上。有两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