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草部5(1 / 3)

第七卷草部5

鼠尾草

【释名】也称山陵翘、乌草、水青。[时珍说鼠尾以穗形命名。

【集解】[别录说鼠尾生平泽中,四月采叶,七月采花,阴干。

【发明】[弘景说古方疗痢多用它。浓煮可丸服,或煎如饴服。今人也用作饮,或研末服。一天三服。花、叶

【气味】味苦,性微寒,无毒。茎

【主治】鼠瘘寒热,下痢脓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办下。疟疾水蛊。

狗尾草

【释名】也称狗尾草莠、光明草、阿罗汉草。[时珍说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集解】[时珍说原野垣墙多有。苗叶似粟而小,穗也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茎以筒盛,治目病。

【主治】疣目,贯发穿,即干灭。赤眼卷毛倒睫者,翻转目睑,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甚良。

连翘

【释名】也称连、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折根。[恭说实似莲房,翘出众草,故名。

【集解】[别录说连翘生太山山谷,八月采,阴干。[颂说今河中、江宁、润、淄、泽、兖、鼎、岳、利诸州,都有。有两种:大翘生下湿地或山冈上,青叶狭长,如榆叶、水苏,茎赤色,高三四尺,独茎,梢间开花黄色,秋结实似莲,内作房的,根黄如蒿根,八月采访;小翘生冈原上,花叶实皆似大翘而细。南方生者,叶狭而小,茎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黄,实房黄黑,内含黑子如粟粒,也称旱莲,南人用花叶入药。

【气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去白虫。通利五连翘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中部血症,以为使。治耳聋。

【发明】[元素说连翘功用有三: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为疮家圣药。[时珍说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很香,是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主药。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兼治手足少阳手阳经气分之热。

茎、叶〔主治〕心肺积热。翘根〔气味〕味甘,性寒、平,有小毒。〔主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以做蒸饮酒病人。治伤寒淤热欲发黄。

【附方】1.瘰疬结核。用连翘、芝麻等分为末,随时吞服。2.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3.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甘蓝

【释名】也称蓝菜。

【集解】[藏器说叶宽大可食。

[时珍说它属大叶冬蓝一类。河东、陇西、羌胡一带多种食,汉族地方少有。它的叶宽大而厚,煮来吃很甘美。耐严寒能过冬不死。春天也开甘蓝黄色的花,生角结种子,功效与蓝相似。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长期食用,大有益于肾,补脑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心下胀气。能明耳目,使人精力旺盛,睡眠减少,益心力,壮筋骨。做成酸菜隔夜即变成黄色。和盐食用,可治黄毒。

子〔主治〕人嗜睡,萎靡不振。

【释名】蓼类皆高扬,故从字翏,高飞貌。

【集解】[别录说生长在雷州的河流沼泽地。[弘景说现在处处都有,它的种类也很多。人们所食用的有三种:一是青蓼,人们常食用,叶子有圆有尖,以圆的为佳,食用的就是这种。二是紫蓼,与青蓼相似,只是颜色为紫色。三是香蓼,相似于前两种,但有香气,微有辛味,人们很喜欢吃。[保升说蓼的种类很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紫、赤二种蓼,叶小,狭窄而厚;青、香二种蓼,叶都相似而薄;马、水二种蓼,叶都很宽大,叶上有黑点;木蓼又叫天蓼,蔓生,叶似柘叶。六种蓼的花都呈红白色,种子都像胡麻那么大,赤黑而又尖又扁,只有木蓼的花是黄白色,种子的皮呈青色,光滑。各种蓼都在冬天枯死,惟有香蓼的宿根能重生,可以当鲜菜。[宗初春把水蓼的种子放入壶卢内,水浸湿,高高地悬挂在火上,日夜加温,就会长出红芽。把红芽取来当蔬菜,以备五辛盘。菜,收种子入药,故《礼记》载:烹饪鸡、豚、鱼、鳖时,都把蓼填塞在腹中,而调制羹及鱼、肉片时,也须切蓼放入。但后世人们的饮食中不再用它,也就不再栽种,只有造酒曲的还要用蓼的汁。如今只以平原沼泽所生的香蓼、青蓼、紫蓼为好。

子〔气味〕味辛,性温,无毒。〔主治〕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除面部浮肿、痈和溃疡。治鼻炎,除肾气,治花斑癖,止霍乱,治小儿头疮。

苗、叶〔气味〕味辛,性温,无毒。〔主治〕主口腔疾病,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用干苗叶酿酒,治风寒,效果极好。做菜生食,益腰脚。煮汤捋脚,可治霍乱引起的两腿挛缩。每天煮汁饮,治腹部或肋部癖块。捣烂后可敷接触性皮炎。脚突然软弱无力,可将赤蓼烧灰淋汁浸泡,再将桑叶蒸热后盖在脚上,马上就会好。还可杀虫,伏砒霜。

【附方】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薷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3.肝虚转筋,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水蓼

【集解】叶子像马蓼,比家种的蓼大,茎呈赤色,用水洗净就可食,味道比蓼子好。[宗它的叶来酿酒,用水浸汁,和入面做酒曲,也就是取它的辛味。茎、叶

【气味】味辛,无毒。

【主治】治蛇伤,把水蓼的茎、叶捣后敷在伤口上。绞汁服,可止蛇毒入腹引起胸闷。治脚气肿痛成疮,用水煮汁,捋患处,效果非常好。

荭草荭草

【释名】也称茏古、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集解】[别录说生长在水边,像马蓼但略大些,现多长在低洼处。[时珍说茎粗如拇指,有毛。叶大如商陆叶。

花色浅红,成穗。深秋子成熟,形状扁如酸枣仁稍微小些,颜色赤黑而子仁白,微有辛味。熟后可食。

实〔气味〕味咸,性微寒,无

毒。〔主治〕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花〔主治〕散血,消积,止痛。

【附方】1.慢性淋巴结炎。用水荭花子,不论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一同研末,饭后用好酒调服二钱,一日三次。不管是否溃烂,坚持服,自然会见效。2.治癖块坚硬如石。用水荭花子一升,再研三十个去皮的独颗蒜,刚取的狗脑一个,皮硝四两,放在石臼内捣烂,摊在患处,盖上一层油纸,再用线捆好。在酉时贴上,次日辰时取。若不见效,再贴二三次。如果化脓溃疡,不要见怪,再看虚实,每天兼服消积类的药,双管齐下。服至半月,最多一个月,没有不愈的。有喘满不止的为实,不喘的为虚。3.胃脘血气作痛。水荭花一大撮,水二种,煎取一种服,这是百户毛菊庄屡经试验过的药方。4.心腹痛。把水荭花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另一:男子用酒、水各一半煎服,女子用醋、水各一半煎服。

海根

【集解】生长在会稽的海畔、山谷。茎呈赤色,叶像马蓼。根像菝葜而略小些。北方的少数民族将它蒸熟了吃。根

【气味】味苦,性小温,无毒。

【主治】霍乱中恶心腹痛,水肿及咽喉肿痛,蛊毒痈疽恶肿,赤白游疹。蛇咬及狂犬毒,用酒和水磨根服,并涂抹患处。

火炭母草

【集解】[颂说生长在南恩州原野中。茎红且柔软,像细蓼。叶端尖细,接近梗的地方成方形。夏季开白花,秋季结果实如椒,青黑色,味甜可食。

【气味】味酸,性平,有毒。

【主治】主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捣烂用盐酒炒后敷肿痛处,每天更换。

虎杖

【释名】也称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时珍说杖言其茎,虎言其斑。

【集解】[保升说处处都有。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三月生苗,茎如红蓼,叶圆如杏仁。六七月开花如菊,花有四瓣花瓣,颜色红如桃花,次第开到九月中旬才停止。在陕西西山的山脚潮湿处尤其多。

【气味】味微苦,性温,无毒。

【主治】主通调月经,破淤血淤块。浸酒服,治腹痛腹胀。治骨节风痛和血淤,则煮汁用酒服。治大虎杖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治产后子宫大量出血,恶心,恶血不下,胸闷腹胀。焙研后炼蜜成丸,用陈米汤饮服,治肠痔下血。研末用酒服,治产后淤血血痛和跌伤昏闷有效。

【发明】[权说人们在夏季,将它的根和甘草,一同并为饮品,颜色如琥珀,味道甜美可爱。如把瓶放置在井中令其冷如冰,称为冷饮,胜过茶,极解暑毒。将虎杖汁和入米粉中做糕吃味道也很美。泡酒服用,化淤血通闭经。孕妇勿服。

【附方】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水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盒,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白术、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门冬汤冲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萹蓄

【释名】也称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集解】[颂说春天铺地而生,散布在路旁。苗似瞿麦,叶似落帚叶,但不尖。细茎节节外蔓。三月开红花。可采茎叶食用。

【气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疗女子阴蚀。煮汁饮小儿,可疗蛔虫。主霍乱黄疸,小便不通及魃病(小儿未断奶,母亲又怀孕所导致的小儿往来寒热,形瘦腹大,毛发散乱,情思不悦,微微下利的病)。

【附方】1.霍乱吐利。用萹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2.蛔虫病。用萹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3.痔发肿病。用萹蓄捣烂取汁服一升。无效可再服。另取萹蓄汁和面做饼,一天吃三次。4.恶疮痂痒。用萹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蒺藜蒺藜

【释名】也称茨、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

【集解】[颂说同州的沙苑及牧马草地上最多,路旁也有。绿叶细蔓,七月开黄紫花,似豌豆花而略小些。九月结果实成荚,味甜,微带腥臭。灾荒年可食用,将它炒后去刺,磨面做成饼,蒸来吃救饥荒。

子〔气味〕味苦,性温,无毒。〔主治〕主恶血,破肿瘕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可做摩粉。治诸风,疗吐脓,去燥热,益精,小便多,及蛔虫心腹痛。

花〔主治〕阴干为末,每次温酒送服二三钱,治白癜风。

苗〔主治〕煮汤洗疥癣,风疮发痒。

【附方】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2.通身浮肿。用杜蒺藜每日煎汤洗。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4.月经不通。用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散,饭后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烧灰贴牙,亦能固齿。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满口含饭。随后以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子(息肉),病即愈。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盒,共研为末。加醋调匀。夜涂脸上,清晨洗去。11.白癜风。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12.疔肿。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捣烂,以醋调匀封疮上。拔根即愈。13.蠼螋尿疮。用蒺藜叶捣烂敷患处。如无叶,可用子代替。

谷精草

【释名】也称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时珍说谷田余气所生,故称谷精。

【集解】[颂说处处都有。春生于谷田中,叶茎俱青,根花并白色。[时珍说此草收谷后,荒田中生,江湖南北多有。丛生,叶似嫩谷身。抽细茎,高四五寸,茎头有小白花,点点如乱星。九月采花,阴干。

花〔气味〕味辛,性温,无毒。〔主治〕喉痹,齿风痛,诸疮疥。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谷精草〔发明〕[时珍说谷精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须加用。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

【附方】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龙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2.偏正头痛。用谷精草,研为末,加白面糊调匀摊纸上贴痛处,干了改换。又方:用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消石半分,混匀,随头痛的左、右边,吸入左右鼻孔中。3.鼻血不止。用谷精草为末,每服二钱,熟面汤送下。4.目中翳膜。用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汤冲服,勘验。5.小儿雀盲(夜盲)。用羊肺(张绍棠味古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开,放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忌用铁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后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地蜈蚣草

【集解】[时珍说生村落田野间。左蔓伸向右边,右蔓伸向左边。叶密而对生,如蜈蚣形,穗长,人称过路蜈蚣。蔓延上树者,称为飞天蜈蚣。根、苗皆可用。

【气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解诸毒,及大便不通,捣汁。疗痈肿,捣涂,并未服,能消毒排脓。被蜈蚣伤者,加入盐少许捣涂,或末敷。

大黄

【释名】也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集解】[恭说出产于蜀中。赤茎,大叶。茎高达六七尺而且脆,味酸,可以生吃。根大如碗。根

【气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下淤血,血流不畅,寒热,破胸腹包块,消化不良。清洁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积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老血凝结。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利大小肠,贴热肿毒,小儿寒热食积,烦热蚀脓。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温瘴热疟。泻诸湿热不通,除下焦湿热,消宿食,泻心下肿块。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漓,湿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附方】1.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2.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过一会,绞渣取汁,分二次温服。此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3.热病兼大黄说胡话。用大黄五两,锉细,炒到微红,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伤寒发黄。4.腰脚风痛。用大黄二两,切成小块,加少许酥油炒干,不能炒焦。捣烂筛过。每服二钱,空心服,煮开过多次的姜汤送下。泻出冷脓恶物,痛即止。5.风热积壅。用大黄四两、牵牛子(半炒半生)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开水送下。如要微泻,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方同,但不用炼蜜而用皂荚熬膏代替,称为坠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6.痰为百病(但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青礞石(二两)和焰硝(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细的药末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送下后,好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此方名“滚痰丸”。7.腹中痞块。用大黄十两,研为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煎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能吐泻即验。又方:陈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大黄末(炒热)一两、桂心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贴患处。又方:大黄二两、朴硝一两,共研为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患处。加放阿魏一两,更好。8.脾癖疳积。用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黄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宫粉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小孩,每服半钱,大人每服一钱半,米汤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9.小儿诸热。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汤送下。亦可加黄连,称为“三黄丸”。10.赤白浊淋。用大黄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见效。11.大便秘结。用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每服三钱。有心烦现象者,酒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送下。12.热痢,里急后重。用大黄一两,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13.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用大黄、人参各半两,加水两碗,煎成一碗,热服即安。14.食后即吐。用大黄一两、甘草二钱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温服。15.产后血块。用大黄末一两,加头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温醋化下。16.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17.头眼昏眩。用酒炒大黄,研为末,清茶送服二钱。18.风热牙痛。用大黄内烧存性,研为末,早晚擦牙。19.口腔糜烂。用大黄、枯矾,等分为末,擦牙,吐涎。20.鼻内生疮。用生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又方:用生大黄、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生油调涂。21.损伤淤血(从高处跌下或木石压伤,痛不可忍)。用大黄(酒蒸)一两、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细,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鸡鸣时服。至晚间有淤血排下为验。22.冻疮。用水调大黄末涂搽。23.汤火伤。用大黄生研,调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灭瘢。24.蠼螋咬疮。用大黄研末敷上。25.肿毒初起。用大黄、五倍子、黄檗,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患处。每天四至五次。26.痈肿热痛。用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患处。药干即换。27.乳痈。用大黄、粉草各一两,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方名“金黄散”。28.大风癞疮。用大黄(煨)一两、皂荚刺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排出恶物如鱼脑状或乱发状,再服雄黄花蛇药(“通天再造散”)。

商陆

【释名】也称当陆、章柳、白昌、马尾、夜呼。

【集解】[保升说各处的沼泽

地里都有,叶子大如牛舌而且厚,俗名叫章柳根,多数生长在家庭的园圃中。春天生苗,高三四尺。茎青赤色而至柔脆。夏秋开紫色白花。根如萝卜而且长,八九月采它。[时珍说以前的人种它是当成蔬菜,根、商陆苗、茎、叶都可以蒸来吃。有的用灰汁来煮也很好。服用丹石的人吃了它更好。其中赤色与黄色两种,有毒,不可以吃。

周定王在《救荒本草》里说,章柳茎干,粗细如鸡冠花干,上面微有楞线,颜色微有点紫赤。非常容易生长种植。《雷公》里说:商陆花白色的叫白昌,仙人采摘它制成糕点,可以下酒吃。另一种叫赤昌,苗和叶都与白昌相像,不可以吃,有伤筋骨、消肾之毒。

根〔气味〕味辛,性平,有毒。〔主治〕主水肿疝气肿大,腹胀。疏通五脏,散水气,通大小肠,消各种水肿症。另可治喉痹不通,切成薄片用醋炒,涂在喉外,效果好。

【附方】1.湿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2.水气肿满。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泻为好,不得杂食。又方: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酒半升,看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又方: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3.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放在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4.产后腹大、坚满,喘不能卧。用商陆根三两、大戟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引方名“白圣散”。5.五尸的痛(尸的痛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尸注常提到的有:①飞行:游走皮肤,洞穿脏腑;②游尸:附骨和主的,攻凿血脉;③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④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用商陆根煎烂,装布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6.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生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此方亦治湿疮、疖子。

狼牙狼牙

【释名】也称牙子、狼齿、狼子、犬牙、抱牙、支兰。[弘景说芽似兽之齿牙,故有诸名。

【集解】[别录说狼牙生淮南川谷及冤句。八月采根,暴干。[时珍说生于建康及三辅,色白者善。

【气味】味苦,性寒,有毒。[之才说与芜荑相使,与地榆、枣肌相恶。

【主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治浮风瘙痒,煎汁洗恶疮。杀腹脏一切虫,止赤白痢,煎服。

【附方】1.刀伤。用狼牙草的茎、叶熟捣贴伤处。2.尿血。用狼牙草(焙干)、蚌粉(炒)、槐花(炒)、百药(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淘米水调下。3.寸白虫(即绦虫)等。用狼牙五两,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服药前一天,禁食,次日清晨,服药一合,浆水送下。全剂服完,病即愈。4.妇女阴痒。用狼牙二两、蛇床子三两,煎水热洗。5.妇女阴蚀(阴部溃烂)。用狼牙三两,加水四升煎取半升,洗患处。一天四至五次。6.聤耳出汁。用狼牙研末,裹棉中,塞耳内。7.毒蛇伤螫。用狼牙根或叶捣烂,加猪油调匀涂搽。

大戟

【释名】也称邛巨、下马仙。[时珍说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当地人称之为下马仙,言去病很快。

【集解】[别录说大戟生于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保升说苗似甘遂而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时珍说大戟生于平泽。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断有白交浆。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梢叶密攒向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

【修治】[时珍说去骨,晒干用。

【气味】味苦,性寒,有小毒。[之才说反甘草,用菖蒲解。[恭说与菖蒲、芦苇相畏。[大明说与赤小豆相使,与薯蓣相恶。

【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便。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肿结。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堕胎孕。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日日热淋,取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