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53节(2 / 2)

玛丽扬起一个灿烂的笑脸。

果然伊丽莎白是最了解她的人,即便时代差异的鸿沟导致她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但伊丽莎白深谙玛丽的脾气,亦和玛丽一样尊重知识和书本,能猜到妹妹的小说走向,完全不奇怪。

“警察左右无法,”玛丽说,“就请来了我们大名鼎鼎的路德侦探,希望他能阻止名画被偷。”

“接下来接下来呢?!”

凯瑟琳瞪大眼睛。

她也读了玛丽的已然刊登的小说《连环杀手棋局》,但和其他教育良好的乡绅小姐一样,凯瑟琳也觉得凶杀案有点害怕。可她一边害怕,一边还有点好奇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凯瑟琳今天也非得听玛丽的新故事构思。

好在马戏团的偷窃案不如《连环杀手》棋局吓人,反而凯瑟琳觉得,这故事比凶杀案要有趣多了。

“接下来……”玛丽拉长语调。

自然是路德侦探发现,所有的豪言、所有的犯罪预警,都不过是一场为了卖门票,为了打出名气而营造的噱头罢了。

玛丽把开头这部分如此细致地讲述出来,初衷同在内瑟菲尔德庄园内讲述爱德蒙·坎伯的案件一样,为的是观测这个时代大家的反应。

要换二十一世纪,早在玛丽说出马戏团表演门票因此大卖时,听众们就已经能够猜出老板的真实动机是为了买票。

但在维多利亚时期,如此声势浩荡,用无关紧要的谎言包装一个毫不相干事物的宣传方式,连真正的p.t.巴纳姆也不曾干得如此直接。

其实按照玛丽从百余年后带来的视角看,她并不觉得马戏团老板,或者说巴纳姆本人做错了什么。

不真实吗?是的。欺骗了观众吗?是的。不道德吗?是的。

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能够左右认知存在的,只有物质金钱的交换这一形式本身,谁逼迫观众们掏钱购买门票了呢,谁告诉他们说出口的话一定就是真的呢。

就像是玛丽构思的马戏团老板,他真正售卖的不是马戏团表演,不是边缘人士的付出,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狂欢。

十九世纪的人不曾听闻这样的娱乐模式,玛丽却深谙其中道理。

“接下来,是菲利普·路德看透了一切,老板的计划失败了吗?”伊丽莎白问。

“事实上不论如何,”玛丽并不在意伊丽莎白着急打断自己,“老板的计划都不能算失败。”

要是菲利普·路德成功阻止了老板,他的本意不在于偷窃蒙娜丽莎的画像,路德自然也没有任何理由逮捕他;若是侦探没有拆穿老板的奸计,那就是最著名的侦探败于马戏团老板,更是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