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西北回族民间音乐研究综述——1990年至2000年(3 / 3)

以上是对西北地区回族民间音乐的一些概括。

西北地区回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音列、音阶和调式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西北地区回族民间音乐主要采用下列音列和音阶。

1,四音音列,由5612四个音构成的四音音列在西北地区回族民歌中非常普遍。

2,五声音阶,采用五声音阶的作品多为羽调式或角调式,并以极进音程为主。

3.七声音阶,七声音阶作品在小调中比较常见,常为徵调式,这种音阶可视为中国音乐体系和波斯一阿拉伯音乐体系相融合的产物。此外,范晓峰在他的《撒拉族民歌研究》一文中对撒拉族民歌特征作了几点分析。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6万余人,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青海、甘肃境内。范晓峰认为,撒拉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它的音乐文化形成受到了族源、迁徙、语言、文化的影响。因此,撒拉族民歌在旋法、调式、演唱及节奏节拍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个性,它是构成撒拉族民歌特征的重要因素。同时它又从旋律形态、调式音阶、曲体结构、节拍节奏、旋律线、演唱方法与形式等方面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总的来说,西北地区回族民间音乐是一种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诸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一方面又与伊斯兰教音乐文化相联系的音乐文化。学习和研究这种音乐文化,可以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总之,对回族音乐文化的探讨,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如从美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社会学等方面着眼;也可以从文化视角对回族音乐作全景式鸟瞰,从而研究回族音乐文化在中国文化母体的孕育下生长发展的特征。这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回族音乐反映人民生活,表达群众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所做的具体、细致的分析,是为了在更深入、更广泛的层次上继承、发扬回族音乐传统,使之在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从回族音乐文化传统的丰富蕴藏来看,还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继续深入调查回族音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把回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的要求,还要加强实地调查工作,以采录更为科学的资料。回族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国内、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之相互融合而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音乐文化。作为这样一种混合型文化整体的回族音乐,有必要进行跨地域、跨民族的多边考察,这样才可能对回族音乐是否“外国传人”或“土生土长”的观点,得出客观的、科学的答案。此外还应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特有的规律来。我相信这些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规律性认识,将会对推动回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