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忍是担当(1 / 2)

据《大宝积经》所载,佛陀在过去世修行的时候,曾经被五百个“健骂丈夫”追逐恶骂,不论佛陀走到哪里,他们就跟着骂到哪里,而佛陀的态度是“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这种忍辱、精进的修持,终于使佛陀证得无上菩提。可见忍辱不只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

中国是一个讲究修身养性、崇尚人伦道德的民族,五千多年来,百家诸经无不推崇勤俭、忠义、守时、谦让、孝顺等为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以之为修养、为传家宝。其中,更将“忍”视为人生最大的修养。在佛教,“忍辱”更是菩萨必须修行的德目之一。

我们反观今日的社会,种种乱象的根源,多是不能“忍”。忍不下一口气,而恶言刀枪相向;忍受不了他人春风得意,而嫉妒诬陷;不能忍受生活各项压力,而放弃人生;不能忍穷忍苦,转而投机取巧,欺瞒诈骗。可以说整日在“不能忍”当中汲汲营营,费尽心力,把生活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所以说,“忍”不但是人生一大修养,是修学菩萨道的德目,也是快乐过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等为修持,日常生活中,学习“忍”更是重要。在面对他人的叱骂、捶打、恼怒、嗔呵、侮辱,能够安然顺受,不生嗔恨;对于称赞、褒奖、供养、优遇、恭敬,更能不起傲慢,沉溺其中、意气扬扬,不但是为人称许的修养,也是一种智慧的展现。所以佛陀说:“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佛陀也在《佛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是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厚,而孕育成的涵养。

佛教讲“忍”,有三种层次:第一是生忍,就是为了生存,我必须忍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饥渴苦乐,不能忍耐,我就不具备生活的条件;第二是法忍,是对心理上所产生的贪嗔痴成见,我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明白因缘,通达事理;第三是无生法忍,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是个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随处随缘地觉悟到无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认清世出及世间的真相,而施以因应之道,是一种无上的智慧。

一般人都以为,忍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违逆之境硬吞、硬忍耐。其实,忍并非懦弱、退缩的压抑,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认识实相、敢于接受、直下担当、懂得化解的生活智慧。怎么说呢?我就四点为大家说明:

一、忍是认识。对每个当前所面临的好坏境界,先不急着做出反应,而能静心、冷静思考,其中的是非得失、前因后果都清楚“认识”,才足以生起“忍”的智慧与力量。

二、忍是接受。认清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更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好坏、冷热、饱饿、老病、荣宠怨恨、有理无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才有心思寻求解决之道,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

有一个叫花子中了奖券特奖,高兴得不得了。由于要等半个月才能领到奖金,他没有地方保存奖券,就把它夹到讨饭的棍子里面。等待期间,叫花子仍是欢天喜地,走路轻轻飘飘的,每天讨饭之余都在梦想领到奖金以后该如何规划——楼房、冷气、电视、冰箱应该样样俱全,还要一部轿车,再讨个老婆,几年后带着妻儿到国外游乐,啊!那种生活说多惬意就有多惬意。想到心花怒放时,叫花子情不自禁把木棍扔到海里去,还不屑地骂了一声:“哼!我发财了,还要这乞丐棍子干什么?”要去领钱时才猛然想起奖券还夹在木棍里,可是木棍早已经随着海水不知去向了。叫花子得意忘形,无法安忍,不能静心“接受”,让大好美事成了泡影。反观在淝水之战中,东晋谢玄以寡击众,大胜苻坚几十万大军,捷报传来,正与人弈棋的宰相谢安仍然不露声色,丝毫不为所动,淡淡然接受快心事。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安忍于动乱中以冷静沉静回应一切,理出应付事变的方法。唐伯虎的《百忍歌》说得好:“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饿也忍,韩信胯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囫囵吞下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好事也接受,坏事也接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才具备应付万难的能耐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