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39章 宫廷御用(一)(2 / 2)

世人谈及成化瓷,必定会对成化斗彩交口称赞。成化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结合相成的新工艺、新品位,而使成化官窑瓷器被后人列为诸窑之首(见清人程哲《蓉槎蠡说》)。

而作为“成窑上品”的斗彩更是声誉极重。

虽然明代成化的“斗彩”最出名,然而“斗彩”一词并不是明朝人的称谓。

高泽因为对《南窑笔记》所研甚多,“斗彩”应该是最早出现在这本书里,据史料记载以及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

在明朝的一些书籍中,如《野获编》、《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只以“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称之。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

也有人认为“斗彩”应为“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还有人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

在《南窑笔记》里,作者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

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现代的人给“斗彩”下定义为“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以钩勒填充、点缀、渲染、覆盖、拼凑等装饰方法表现的彩瓷工艺,而“斗”字,仍取“拚逗”之意和“斗妍”之趣。

高泽虽小,在对瓷器的见识上却是非常的独到,他也是觉得这样定义“斗彩”还是名副其实的,也是对传统概念作了科学的扬弃。

两位老爷子为了高泽能更清晰明确的分辨这些家里的藏品,都在每件藏品的对应位置,写下了这件藏品的一些情况说明。

正所谓“成化斗彩无大器”,看眼前的这两件爷爷的宝贝,这件明成化斗彩花蝶纹罐 ,罐高9.3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9.4厘米,直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

以青花、红、黄、绿、赭组成斗彩,图案为花卉,其间数只彩蝶飞舞。

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是与宣德青花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这件花蝶纹罐,色彩明快鲜艳、青花与彩釉交相辉映,艺术效果非凡。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

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给人以丰富热烈、鲜明清新之感。

成化以后的许多陶瓷著作都对成化斗彩盛赞有加。高濂《燕闲清赏笺》用“精妙可人”、蓝浦《景德镇陶录》用“点染生动”来形容成化斗彩,均非常贴切。

陈贞慧《鹦鹉啄金杯》形容成化瓷器“淡淡穆穆,饶风致,如食橄榄,颇有回味”。遇到贵客,用成化杯劝酒,“醉眼婆娑,睹此太平盛物,不胜天宝琵琶之感”。

据说万历皇帝就对成化斗彩杯爱不释手,那时的“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

在如今更是难得,早已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价格不菲。而这件花蝶纹罐,器型小巧、雅丽精致、描画生动,也是成化斗彩瓷器中的精品。

再看另一件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高3.6cm,口径14.8cm,足径8.6cm。

盘撇口,浅腹,折底,圈足。内外斗彩装饰。内底绘如意云头一周,外壁绘灵芝纹7组。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此盘造型小巧精致,纹饰简练,色彩鲜艳,灵芝描画严谨工整,寓意长寿、吉祥,乃是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爷爷的描述还是非常的详尽的,也把这件嘉靖斗彩灵芝纹盘的特点点评得淋漓尽致,让高泽的认知也提高了不少。

明嘉靖斗彩制作比较精细,其器形和纹饰多与成化斗彩相似。

现在这两件成化和嘉靖的斗彩作品分别展示了明代斗彩的最高水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釉争奇斗妍,是彩瓷的新成就。

高泽也看过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那上面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烧造瓷器的过程与工艺,并且配有图示。